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新中国70年语文教育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在京成功举行

发布时间: 2019-12-12




2019年12月8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语文教育研究所主办的新中国70年语文教育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在京师学堂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位语文学科专家、教研员和一线语文教师,以及关心语文教育的学者和媒体朋友与会。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涂清云、文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刘勇教授先后致辞,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制组负责人林崇德先生作大会主题报告。会议开幕式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副书记方红珊主持。

 

 

开幕式

 

涂清云:继往开来,薪火相传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 涂清云

 

涂清云副校长代表学校向大会表示热烈祝贺。他说在新中国成立70年之际,我校语文教育研究所携手全国语文教育专家学者,共同回顾新中国语文教育改革发展之路,探讨语文教育教学规律,意义非凡。北京师范大学是全国师范教育的排头兵,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百余年来,一大批名师先贤在这里弘文教。学校秉承“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形成了“治学修身,兼济天下”的育人理念。今天举行这场学术研讨会,这不仅是北师大的一件大事,也是新中国语文教育史册上的盛事。他高度肯定了语文教育研究所在学科建设、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北师大语文学科既要承继传统,又要担负起新时代的重任。希望本次研讨会能成为北师大乃至全国语文教育的一个新起点。

 

刘勇:跳出语文看语文,跳出教育看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刘勇

 

刘勇教授代表文学院向大会成功举行表示热烈祝贺,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诚挚的感谢。他充满深情地说,语文教育是北师大人的神圣使命。北师大文学院有着深厚的语文教育传统,钟敬文先生、启功先生、预衡先生、童庆炳先生、王富仁先生和王宁先生等都不约而同地深切地关注着语文教育的重要问题。他认为,语文教育是培养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是任何一个教育工作者天然的使命,是融入北师大人117年血脉中的光荣传统。当前教育发展的新趋势,要求我们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我们要用更加宏阔、开放、包容的眼光开辟新路径,建设研究型、综合型的语文教育研究平台,这是新时代留给我们的新课题。

 

林崇德:核心素养是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 林崇德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林崇德先生为大会作了一场高屋建瓴的主题报告——《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中小学课程与教材》,为与会者解读了核心素养产生的背景、学理依据与育人功能。他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球化要求我们的课程与教材要应对挑战,培养学生国际意识、国际交流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我们的课程与教材要体现国家意志,打好中国底色,注入红色基因。最后,林先生指出,培养学生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的关键是思维教学,教师是课程与教材的使用者、主导者、创新者,培养思维能力是中小学课程与教材编写、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关注点与发展点。

 

开幕式主持人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副书记 方红珊

 

主论坛

 

上午主论坛由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任翔教授主持,李宇明教授等六位专家作了精彩的主题发言。

 

王云峰:整合语文学习的金钥匙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王云峰

 

首都师范大学王云峰教授介绍了最新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出台的背景,重点分析了新课标中“梳理与探究”这一板块的内容。语文教育要向以核心素养为纲转变,给学生提供建构言语经验的方式,让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

 

顾德希:自主学习助力语文教学腾飞

 

北京四中特级教师 顾德希

 

北京四中特级教师顾德希先生认为,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更能提升学习成就感。语文教学应该多种方式并举,用“任务引领、多元自学”的方式,把自主性的学习纳入语文教学中来,优化语文教学生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潘新和:写作教育发展的趋势是从优到强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 潘新和

 

福建师范大学潘新和教授认为,新中国成立70年来,确立了写作教育在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地位。写作教育如今处于从优到强的发展趋势中。潘教授提出,希望未来的写作教育,在调动学生写作兴趣、提高“语用”认知、重视传统母语教育等方面作出进一步努力。

 

顾之川:语文考试引领素质教育

 

浙江师范大学教授 顾之川

 

浙江师范大学顾之川教授从探索、改革、复兴三个时期总结了新中国语文考试历史,并以2019年语文高考试题为例,对语文考试深化改革提出展望:聚焦立德树人,引领素质教育;立足关键能力,突出母语特点;落实课标精神,贴近教学实际;创新试题形式,注重实际应用。

 

李明新:语文教师专业发展要实现三个变革

 

北京小学校长 李明新

 

北京小学李明新校长认为,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担当,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瞄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由他主型变为自主型,由消费型变为创生型,由技术型变为素养型。让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课堂落地生根。

 

李宇明:语文学科要让学生“以言行事”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 李宇明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负责人李宇明就语言类课程与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谈了自己的看法:中小学课程可分为若干课程群,语言是躯干。语文学科要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以言行事”、提升文化品位。

 

分论坛

 

下午分论坛由15位发言嘉宾与15位点评嘉宾两两一组, 以学术互动的方式,展现了一场别具新意的对话。发言专家从写作教学、阅读教学、汉字教学、任务群教学、课程标准等多个方面发表自己的心得体会,评点嘉宾言简意赅,欢愉互动。这种独特的会议形式让与会者耳目一新。大家各抒己见,现场气氛十分活跃,不时爆发出阵掌声。

 

 

华中师范大学晓苏教授从作家和教师的双重角度,呼唤写作中的儿童思维,提出学生作文要写生活、写自己。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特级教师何郁非常认可晓苏老师的观点,认为写作质量以及考试测评应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

 

 

北京五中特级教师梁捷从教学实践出发,分享了自己在专业知识、教材理解等方面实现二次提升的经验。西北师范大学石义堂教授在点评中指出,问题的关键要把握两个方面:专业素养和教学素养上的提升。

 

 

南京晓庄学院莫先武教授认为,培养写作能力的关键是帮助学生搭建好动力系统、内容系统、技术系统和对象系统四个支架系统。牡丹江师范学院具春林教授表示,这一系统对解决作文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提出了非常具体的做法。

 

 

北京八十中特级教师王岱基于自己十几年的教改实验,分享了通过阅读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北华大学曲鸿雁教授称赞王老师能够将听说读写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是真正的先行者,没有忘记语文的本真,值得大家学习。

 

 

北京教育学院特级教师李怀源,从目标、途径、功能三方面阐述了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做法。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特级教师陈延军认为,李老师实现了语文教学从单篇教学走向单元整体教学的转变,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哈尔滨市双城区教师进修学校特级教师白金声,就目前小学汉字教学在教法、教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北京语言大学陈双新教授进一步补充说,高等院校尤其是师范院校缺乏相应的汉字课程,汉字教学的科学性也亟待提高。

 

 

北京大学副教授南燕比较了中韩现行文学课程标准,从中韩现当代文学教育变迁过程、文学教育目的、教育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高等教育出版社编审迟宝东老师认为这一话题启发了我们思考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的关系,是非常有价值的。 

 

 

南京师范大学黄伟教授对阅读教学中的“阅读”做了专门研究,呼唤语文教师要遵循阅读规律,达到转化运用的高级境界。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研究员付宜红老师认为,遵循阅读规律有助于提高阅读质量,希望能引起老师们的更多关注。

 

 

北京联大师范学院王德领教授聚焦语文教材的编选问题,认为教材选本应及时关注经典变动的问题,选出最好的作品。衡水学院陈香珍教授非常认可王教授的观点,认为要通过阅读教学让语文教育发挥文化传承价值。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特级教师何永生,回顾了新中国70年语文教材在编审上的变化。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顾振彪老师认为,语文教材要处理好文与道、语言教育与文学教育、语文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关系。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特级教师曹鸿飞,分享了统编小学语文“1+X”联读的做法,以及如何运用这一方法培养学生的高级阅读思维。北京师范大学易进副教授高度肯定了这一做法,呼吁语文教育研究者要走到实践当中,促进语文教师的成长。

 

 

兰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正高级教师朱武兰,以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古诗阅读题为切入点,谈了古诗教学要注意诗歌的题目、语境、结构和学生的个体经验。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级教师连中国基于学生古诗学习的现状,提出要进一步研究古诗考试的形式。

 

 

北京师范大学二附中语文教研组长陈立今老师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探索了就单元教学内容进行宏观架构的任务群设计。北京教育学院吴欣歆教授认为,陈老师为我们分享了优秀的教学案例,呈现了任务设计的合理状态。

 

 

首都师范大学王蕾副教授介绍了“桥梁书”的由来、概念、功能和具体做法,阐释了“桥梁书”对提升儿童独立阅读力的促进作用。北京师范大学姚颖副教授对“桥梁书”的深层意义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并进一步指出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研究学生。

 

 

北京师范大学副研究员罗容海老师,回顾了北师大中文系教学法教研组主任叶苍岑教授的语文教育观及其对当下语文教育的启示。国家中小学(含中职)语文教材重点研究基地研究员李煜晖老师指出,历史是创新的源泉,梳理历史,才能立足原点,面向未来。

下午分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语文教育研究所张燕玲副教授和赵宁宁副教授主持。

 

 

师大文学院语文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张燕玲 赵宁宁

 

闭幕式

 

会议一直持续到晚上七点,与会者仍意犹未尽。在闭幕式上,任翔教授作了小结。

她说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年之时,第一个一百年来临之际,我们一起探讨语文教育,可以说这是一场语文教育的思想盛会。上午涂清云副校长和刘勇教授的致辞,既是鼓励也是鞭策,我们当不辜负学校与学院的期望,更加努力地把北师大语文学科建设好。林崇德先生的主题报告,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指明了语文课程教材的建设方向。李宇明教授等21位专家学者的精彩发言和15位嘉宾言简意赅的点评,让冬日的京师学堂洋溢着浓浓的学术氛围,流淌着酽酽的学术气息。

新中国70年语文教育改革发展波澜壮阔,成就卓越。语文教育重要性已得到广泛共识,语文课程育人功能进一步凸显。北京师范大学作为我国师范教育的领头羊,理应担当语文教育研究之重责。北师大从学校领导到院系负责人再到普通教师,对此都有清醒的认识,大家对语文教育怀有赤子般的情怀,把语文教育视为自己的生命。我们希望以本次会议为起点,坚守树人为本、立德为重、践行为要的理念,使语文课程更好地体现教育教学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我们愿意与全国语文教育同仁一起,在以下几个方面作更加深入的探讨:

一是进一步完善语文课程内容体系。二是进一步完善大中小学语文教材一体化建设。三是进一步加强语文教师专业化培养培训。四是进一步吸收我国传统语文教育教学的优秀经验。五是进一步加强中外母语教育比较研究,借鉴国外优秀母语教育的理念与方法。六是搭建语文学科交流平台,使语文教育最新成果得到广泛共享。

 

师大文学院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 任翔

 

70年风雨兼程,70年春华秋实。展望未来,信心倍增。让我们携手前行,谱写新时代语文教育的新篇章!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通信地址:北京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政编码:100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