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本科教学 » 最新消息

2013级学生成功举办“魅力民间文学”课堂表演

发布时间: 2015-12-28


20151223上午,在杨利慧老师为文学院2013级非师范班学生开设的“民间文学概论”课堂上,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魅力民间文学”表演活动。走进教室,你会看到即将出嫁的客家女子正唱着哭嫁歌与自己的母亲告别;“董永”和“七仙女”成亲后,又热心帮助彝族人民杀死魔王,从此人间开始过起了火把节;大观园中的姐妹们煮茶吟诗,用《二十四节气歌》来歌咏四季;渤海龙王学起了东北话……整个演出气氛热烈,如同一场热闹活泼的联欢会。





本次演出完全由同学们自编自导,十二个小组每组编排一个节目,以小品、话剧、歌唱、舞蹈等多种方式,形象地展现出各地、各民族间流传的民间文学的丰富内容与形态。例如,“森林大联盟队”用纸袋自制了动物面具,上演了幽默讽刺的“狐狸和狼”、“狐狸分饼”的寓言故事;“山歌合唱队”演唱了陕北民歌《走西口》;“五朵金花一片叶队”现场跳起了猴皮筋、玩起了“打花巴掌”的游戏,生动地再现了少年时代课间玩游戏、说童谣的情景;“一个大组队”通过给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电影配音的新颖方式,展示出这一经典叙事诗的魅力;“县太爷小分队”借助情景剧的方法,将三个不同的民间笑话串联在一起,搞笑诙谐;最后,“全是男生队”将闽南歌谣和KTV相结合,带领全体同学一起合唱了将《天黑黑》等民谣与流行乐相融合的歌曲,同学们情不自禁地打开手机上的手电筒,跟随着歌曲的旋律热情地挥舞,现场星光点点,气氛令人感动。

整场演出涉及到民间传说、故事、寓言、笑话、民歌、童谣、谜语、小戏、叙事长诗等多种文类。经过同学们的创造性再现和重构,那些经典的民间文学作品,带着新时代年轻人的活泼搞笑、乐观自由的精神特质,重新绽放出了新的生命活力。

这已经不是杨利慧老师第一次将这种表演形式带入课堂教学之中了。杨老师认为,虽然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但“授人以渔,不如教人爱渔”。作为教师,教会学生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固然重要,但相比之下,更值得倾力去做的是通过课堂教学和教师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使学生从心里感受到学术的魅力和趣味,才能激发出其主动探索并长期坚守的内在动力!对于本次表演,杨老师给出了这样的评价:“这是我从教近二十年来看到过的最为丰富和精彩的民间文学课堂表演”,“孩子们多才多艺,想象力超赞”!对同学们而言,通过这次不同寻常的、自身参与式的表演过程,民间文学不再是静态的、死的书本文字,而是融入了所有参与者的生命体验之中,变得更加亲切自然、易于理解。

“做老师好幸福,做民间文学的老师尤其幸福!”这是杨利慧老师在演出结束后发出的感慨,其中饱含着对同学们的创造力和热情的赞誉,以及对民间文学得到继承和发扬的由衷欣喜。这种幸福感,醇厚而绵长。(贾国梁、王旭)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通信地址:北京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政编码:100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