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焦点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焦点图

“我们启航啦!”——文学院研究生赴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三个月学习项目一周记

发布时间: 2019-07-20


 

为拓展和深化我院研究生的海外学习经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的优秀人才,促进我院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文学院在校国际处的大力支持下,成功开展2019年度研究生赴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学习三个月项目。

创建于1890年的俄克拉荷马大学,是一所美国中南部公立研究型大学,美国著名高等学府,USNEWS美国一级大学,卡内基高等教育基金会指定的国家最高等级研究型大学,Universities Research Association(URA)成员之一,因在学术方面的卓越成果以及强烈的社区意识而享有盛誉。俄克拉荷马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长期保持着密切友好的联系,为两校学生的交流提供了诸多机会,更为我们这次在俄大的较长时间学习和生活奠定了重要基础。

经过充分遴选与行前准备,我院参与此次学习项目的硕博各专业29名同学于78日顺利启程,抵达俄克拉荷马。在长达37小时的78日里,29位同学带着北师大老师们的殷切关心和叮嘱出门,又在俄大老师们的热情迎接中落地,从太平洋西岸的家到太平洋东岸的另一个家,我们兴奋又踏实地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新生活。

 

微信图片_201907161715311

 

微信图片_20190716171816

 

        课程

7月10日,我们开始了Chinese-America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s课程的学习。Dr. Paul Bell从美国文化讲起,带领我们探索中美文化中集体观念、思考模式、关系处理方式等各方面的种种差异,并探索这对跨文化交流的深刻影响。Dr. Bell认真又随和,为我们介绍了俄克拉荷马州的历史,让我们了解脚下的这片土地,了解这里的生活。他还常常与我们分享他探访中国的经历和他眼中的中国文化,倾听我们描述中国民众当下的生活图景。

 

微信图片_201907161715316

 

微信图片_201907161715317

 

同学们在Dr. Bell的引导下,开始更加自如地体验美国生活的点滴,探寻文化差异,这一方面促进我们对于文化差异更加理性和系统的思考,理解美国民众日常交流的习惯、大众媒体的风格和逻辑思维方式等;另一方面也为自身的日常跨文化交流提供帮助,同学们开始更加积极主动地去认识,交流,建立自己新的生活圈。短短的几次课成为了我们美国学习和生活有效的指导。

 

微信图片_201907161715315

 

        生活

虽然还处于倒时差的状态,同学们依旧每天兴致勃勃地跟随Randy老师和苟学红老师穿行在校园之中,我们经过了古老深沉的图书馆,也经过了颇负盛名的俄克拉荷马球场,看到进行着户外泳池里的游泳比赛,也看到藏着松鼠的纪念公园。这所建立于1890年的大学,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积累百年的底蕴,也接收到了它依旧青春的活力。

 

微信图片_20190716171721

 

微信图片_20190716172355

 

上课是我们生活的重点,但没有将我们框进教室和宿舍间的两点一线,每周一次的field trip给了我们更多走出去的机会,去体验文化的各个方面。上周五我们去了诺曼城,尝试了当地最有名的墨西哥餐厅,各种BurritoTaco让我们大饱口福。

 

微信图片_201907161715312

 

每次行走在俄克拉荷马明朗的阳光里,感觉自己也在一步一步慢慢地沉浸其中,爱上这里大片的云朵,习惯小城里人们面带笑意的问候和上课时要横穿的大片草坪。未来的三个月,我们还有文学、文化、研究方法等各方面诸多课程——俄大根据我们来访学生的不同专业,邀请了学校以及附近地区的不同专业的知名教授授课,教授们也会根据学生水平适当调整课程难度,帮助大家顺利修读美国大学的课程。

 

        我们在OU!”

 

微信图片_20190718210423

 

姜文华(民间文学专业,博一)相遇OU,奇幻之旅就此拉开。从让人忧伤的倒时差、点餐的各种 bug经历到初步适应了OU campus 的生活。还没来得急回味各种新环境带来的文化震撼,但脚步已经迈入了美国大学的课堂。教授幽默、耐心、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们这些初来美国的小伙伴对美国的大学教育有了一个初步的体验,当然,我们要的不仅是体验,奇幻之旅刚刚开始,Everything is on the way.期待!

初翠菊(文艺学专业,博二)在美国校园学习,深深地感受到了西方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差别甚至是张力,但通过与授课教授和当地人交流对话,探讨在面对同一问题时双方的不同态度来发现“和”,求得“和”,从而发现情感是共通的,不同的是我们的态度。实现交往的互联互通也正是人文学者的使命所在。

 

微信图片_20190718215238

 

郑庭绎(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一)我很感谢第一周能接触Dr. Bell,他所讲授的中美文化差异的课程十分具有启发性与实用性。拥有中国学习经验、也曾多次旅居中国的他具有很大的包容心。他能包容我们表达的意义偏差,也能敏锐察觉一些我们不知从何问起、但实际感受到的文化冲击。而课堂讲述的中西文化差异,看似属于常识,而实则是我们缺乏点拨的一些关键点,对于这些他都一一强调,而且务求我们真正理解。

 

总之,我们已经顺利启航,并热切期待着新的朋友,新的课程,新的旅程!

(文学院2018级硕士生林嘉供稿)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通信地址:北京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政编码:100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