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委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天地 » 团委工作

实践风采|文学院“云南手艺”社会实践队:不是结束,更是开始

发布时间: 2017-09-02


队员风采

   
2017年8月1日到8月10日北京师范大学“云南手艺”社会实践队在云南省开展了为期十天的实践活动。途经石林、曲靖、玉溪三地,走访彝族文化传习馆、刺绣工作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手工纺线现场等关键地点,采访技艺传承人与其亲属及当地政府文化部门负责人,实践队不仅了解到了彝族纺麻及刺绣的发展;火草褂的取材和制作情况、申遗情况、文化背景及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价值,也看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对的问题。



 
    2017年8月1日到8月10日北京师范大学“云南手艺”社会实践队在云南省开展了为期十天的实践活动。途经石林、曲靖、玉溪三地,走访彝族文化传习馆、刺绣工作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手工纺线现场等关键地点,采访技艺传承人与其亲属及当地政府文化部门负责人,实践队不仅了解到了彝族纺麻及刺绣的发展;火草褂的取材和制作情况、申遗情况、文化背景及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价值,也看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对的问题。


 
 
队员们在本次实践中深入滇东北曲靖、玉溪、昆明三地的市、县区、乡镇、村,在详细了解云南彝族与傣族手工刺绣及编织工艺品的同时,也亲身体验了这一地区的社会及经济发展状况、人情风物,获得了第一手资料。在获得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所在地区状况二者的深刻认识,并把二者联系起来分析时,队伍更为切实地理解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中已取得成果的价值,和依然存在的问题。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刻不容缓、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两重背景下,文化传承与经济效益的两大诉求间具有明显的张力关系。实践队发现,本次所接触到的非遗传承人与一线的非遗工作者都面临着诸多现实的困难,包括经费不足、文化创意被剽窃、经济效益低导致的年轻人参与度低等。但他们都明白,文化遗产承载着宝贵的民族记忆和难以估量的价值,因此依然在坚持并寻找新的出路。文化传承与经济效益间的张力关系也意味着,二者间不是绝对矛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发展真实地改善了少数民族地区部分家庭的生活,也使他们获得了更多的机会与更广阔的世界实现交流。



       
本次社会实践的实地调研环节结束之时,队员意识到,对于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必要的法律知识、经营理念、宣传技术、推广手段的介绍是十分必要的,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如队员这样这些来自少数民族地区,又长期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人的责任。同时,实践队也能体会到,多民族地区的人文风情、文化遗产传承的不是某一单一民族的历史记忆,其中亦隐藏着人类古老的、至今仍有影响的文明基因。更深入地体会、理解各民族的文化遗产将帮助丰富、补充、改良今日之文化。于这支队伍而言,一次暑期实践的完成不是结束,更是开始。
 

   
 
队员感悟(节选)

 
 
 
 
   工艺不仅仅是少数民族农闲时分的创造,淳朴热情的少数民族妇女的生活,也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是社群联系的纽带和民族文化的表征。
 ——孟子凡(文学院2015级本科生)
 
 
 
我们走到非遗传承人那里,她们热情地对待生活,真诚地对待客人,认真地对待手艺。她们秉持专注与质朴的匠人精神,将祖辈的手艺传下去,将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传下去,将中华民族的品格传下去。
 
——苏平(文学院2015级本科生)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通信地址:北京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政编码:100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