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天地 » 学生会

金声玉振之“郑柯、张冉专场——看一幅名画,从哪里开始”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 2015-04-16


 
      2015415日晚八点,由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主办的第八届北京大学生读书文化节、金声玉振读书文化系列论坛之“郑柯、张冉专场——看一幅名画,从哪里开始”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三层学术报告厅举行。畅销书《如何看一幅画》中文译者郑柯,《中国新闻奖》、《中国科幻银河杰作奖》得主、资深记者及网络科幻小说作者张冉两位讲者,与不畏沙尘暴,风尘仆仆而来的听众分享如何观赏经典名画的经验。两位讲者以多媒体、互动的形式阐述他们对待艺术品时的心得,令在座听众获益良多。
  讲座开始,郑柯播放了一段音乐影片,片中几位外国男生以独特的衣着、人体彩绘和简单的布景重现了经典名画。其中中包括著名的《最后的晚餐》、《维纳斯的诞生》、《呐喊》、《马拉之死》等不同时代、风格的杰作。郑柯要求听众默数片中名画出现的数量,然后回答出现过的名画的总数。随后,郑柯逐一介绍各幅名画背后的底蘊,提及了每幅名画的风格、作者和特别之处。他特别指出,《马拉之死》中的马拉不算是英雄,因为他令几千人丧命,应属于刽子手。他强调,艺术家在绘画时有时带有政治宣传意味,听众应小心观赏。
接着郑柯引用了阿兰德波顿在《旅行的艺术》中一句话:艺术不可能完全凭借自身力量创造热情,也不可能时从我们凡人缺少那种情感后产生;它只是推波助澜,诱发出我们更深刻的感受,让我们不至于因为心盲和随意而变得更加麻木。”他列出了如何看一幅名画的具体指引:
第一,从心动开始:观赏名画,要从令你最喜欢、最能打动你的点开始。
第二,持开放心态:有情感的人一定能懂一个艺术品,就如古诗,小时候不能理解,但在人生的某一个时刻一定能激励你往前走,如果没有开放的心态,可能会错过佳作。
第三,开启大视野:挖掘艺术品背后的故事,丰富艺术修养。
第四,相信自己的眼睛:艺术归根结底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好奇心会趋使你了解这些艺术品背后的故事,感官打开了,艺术品才能和自己的生命发生关系。(由张冉补充)
在谈及绘画具有讲述故事的能力的特点时,郑柯仔细介绍《阿拉克捏的预言》这幅名画如何令他心动,《变形记》主题的各幅画作如何透过融合现实和虚幻(神话)的场景来讲述故事。
郑柯完成分享后,张冉以另一个互动环节来开始了她的讲题。她首先展示了四幅图画,主题分别为:“墓穴”、“两个犹太人”、“基辅大门”以及“雏鸡的舞蹈”。然后她又播放了四段风格迥异的乐曲,让在座听众发挥想像力、猜测四段音乐分别对应哪幅图画。她说:“音乐是关于时间,绘画是关于空间,两者可以结合。”
张冉原本是一位时政新闻记者,但她发觉时政新闻与人的关系疏离,便毅然转型为艺术记者。她认为,面对艺术家时,艺术记者可以还原艺术创作的整个过程,了解艺术家的创作动力和历程。
接着,她便介绍了两位她采访过的现代女艺术家。第一位是关晶晶,著作有蛋彩画《剩山》。蛋彩画是一种用蛋液来调制颜料的画作,颜色比较柔和、透明、温润。张冉转述了关晶晶在采访时讲解的创作理念:“感觉蛋彩画有温度,一次又一次的创作,凝造了创作者的温度,像一位工匠在打磨一件作品。”她又展示了另外一幅名为《无题》的画作,让在座听众推敲两幅画作想表达的意念。
第二位位艺术家黄冰逸曾为深圳宝安机场创作商业作品《悬置》。张冉介绍了这个利用直升机和墨水完成的作品后,又介绍了黄冰逸的住处兼工作室。张冉称黄冰逸是一位“思维活跃,跨界很深的艺术家”。
张冉与听众分享了她观赏《清凉环翠图》后,亲身到清凉山寻求画中境界,但因多年来水土流失,景象已不复在、令人唏嘘的经历。她阐释道,在现实中找到画作中的事物,也是理解图画的其中一个方式。此外,郑柯补充并强调观赏名画的秘诀是看原作,原作的效果和印制品、复制品的效果截然不同,更能引起观赏者的兴趣。
在提问环节,听众针对郑柯和张冉的讲座内容踊跃提问,两位讲者一一详尽解解答。透过趣味盎然的互动式分享和两位讲者巨细无遗的讲解,对在座听众观赏名画的心态有所增益。
当晚22:04,讲座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文/余曦
图/冯馨乐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通信地址:北京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政编码:100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