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苏童印象

发布时间: 2006-11-17


  1984年毕业于北师大的苏童,这次回校,他也说,已经是相隔 20 余年了。以前我从没有见过这位中国当代小说家的尊容,现在看到的,是一张已过不惑之年的成熟的面孔。出乎意外的成熟,令倾慕他的女学生投向他更多热烈的眼神。
 
  他出现的时候,我正在电梯口急乱地做会务工作。我知道我们中的某个同学将迎接他而到来,但那一刻,我似乎还没准备好,我却如看见自己专业的老面孔的老师一样,简单地向走出电梯的苏童先生问了声“老师好”。其实我问候完的第一判断是我有没有认错对象。因为,对于这些曾一直只是在纸面上请教、拜读的先生老师们,我已经有过几次丰富的错认的经历了。前些次被我错认的多是白头发辈的老学者、老人家,很惭愧。但这次,一个体格健硕的中青年从我眼光中穿过,我对我的这一声“老师好”就格外有信心。

  果然,这回认准了。后来苏童先生在专题讲座上讲起,他在大学时候每天不断的体育运动,使他原本江南风格的弱小体质,长成了一副坚实的模样。业内业外的人们纷纷这样玩笑说:“苏童在众人看来是最有型的主儿。”反正在我的印象里,苏童先生就不是那种给人剽悍的形象的感受。反倒基于他的小说对女性心理描绘和剖画的特别成就,都造成一些读者以为“苏童”是个女性作家。我一直觉得 苏童 先生是个沉静而细腻,多思而慵懒的作者,不肆张扬的生活态度和搅动着记忆与想象的艺术思维。他在专题会后空余的时间,也袒露说:喜欢生活在南京,因为他觉得那是个生活气息、生活质感更重、更鲜明的城市,并且也是一个大城市,文化等生活也较之丰富一些。当然,作为苏州人的他,他必定知道在水城苏州的生活,一定是更有生活感觉的,但必定也是来自文化和文学的需要,走出亘古缠绵的诗意和细水安抚的小小古镇,对他的整个文学生涯能开拓更大的空间。苏童的小说是在童年生活与记忆的基础之上衍生的。这是一种创造和审美,都需要自己拉开距离而又不离开。因此,对他的小说作品,除了关注他的对女性方面的特别成就,我很想问他的一个问题是,他是否会基于他的苏城这样的背景基础,越来越完善完美地创建自己的文学世界。并且有一天,这个文学世界从纸面上被人们又一次认出来,坐落在苏城这个文化的躯体上。那将是一种中国文化骄傲的景观。但是,在会后与他仅有的一些空余时间里,我的不成熟的问题没有敢对他问起;惭愧,或者留待以后再说吧。我只问起他:“您现在长年在外,家乡话还常讲吗?”他家常地回答说:“还行,我基本回老家就讲苏州话的。”从这一个情结和他的新老作品的艺术上面,我觉得苏童先生的创作将很长时间不会抛弃和偏离他的江南记忆与韵味。

  最后苏童先生临走的时候,我问起他说:“我很久以前看过您的一个电视访谈节目,您在节目中解释您的笔名是:苏州人,姓童,所以叫苏童?”“对,那是很久之前了。”或者如我导 师张清华 老师解释的那样:苏童的作品中包含着他独特的童年的记忆和韵味,而且是天堂苏杭的记忆和韵味,所以取名“苏童”,也是情理所在。


(当代文学2005级硕士 徐小良)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通信地址:北京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政编码:100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