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辅仁行动”乡村少年经典阅读教学研讨会顺利举办
发布时间: 2022-10-11
10月8日上午,2022年“辅仁行动”乡村少年经典阅读教学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浙江安福利生慈善基金会联合主办,旨在讨论“辅仁行动”的公益课程体系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研讨会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孟琢副教授主持,浙江安福利生慈善基金会秘书长陈路在线上参会。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何杰、清华大学哲学系副教授赵金刚、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雷思温、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李凯及文学院党委副书记周云磊,教授李煜晖、李小龙,副教授谢琰在现场参与研讨。 会前,孟琢老师介绍了今年“辅仁行动”整体的工作设想;项目运营团队代表汇报了过去五年的工作情况。会议上各位老师充分结合现实需要、自身背景,提出了非常中肯的意见。 何杰老师认为,语文教学要和语言实际结合起来,实现学生与课堂在情感和思维上的亲近。在篇目选定上可以依托体裁、题材组合分类;课程讲授时,要充分揭示选篇中的文化背景、语言特色和艺术特色。 李煜晖老师认为“辅仁行动”的核心目标,是提高乡村儿童的阅读素养。课程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阅读方法论,关注文本的历史性、文学性;在篇目的选定上,应当兼顾古今中外,杜绝将“经典”狭隘化。他还建议将测量环节引入课程,确保学生课后有所收获。 赵金刚老师结合他组织学生支教活动的经验指出,乡村支教的重点在于为孩子们开阔视野、塑造基本价值观、培养阅读品味。在面向孩子的国学普及之余,可以通过给当地教师开设相关的教学培训,使教育形成连续性,实现对乡村教育真正的长远影响。 李凯老师认为语文教育中可以结合历史教育、渗透历史思维。在文本的讲读过程中,可以塑造学生“知人论世”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形成“以小见大”的阅读思路,以生动、具体、有过程的信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谢琰老师谈了他对课程设计的具体考量。课程体系中可以分别设置导读课与阅读课。以导读课为“爪子”,为学生呈现经典阅读的高度与视角;阅读课由课内文本向外引申,形成梯度,确保每次讲座都能实现课堂内外的衔接。 李小龙老师认为“辅仁行动”应当明确“附录性”的课程定位,是不冲击原有教学体系、不破坏师生互相信任的引导与补充。李老师也建议将教师培养纳入活动,助力乡村教师技能提升是对学生产生持续引导的重要基础。 周云磊老师指出,“辅仁行动”不仅是乡村儿童成长的课堂,也是大学生锻炼的舞台。在师大,乡村支教是不少同学教学实战的第一现场。在课程设计上,可以结合前期积累,继续为学生支教活动提供指导。 雷思温老师结合专业背景,为西方经典类课程设计提出了建议。西哲作品自身带有强烈的思辨性,在内容选取上需要仔细斟酌。同时,学科之间不要设防。“辅仁行动”让乡村少年了解西方经典,将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孟琢老师表示,新一年的“辅仁行动”将聚焦冬夏令营、日常讲座和教师培训三个主题。在模块化课程内容设置的基础上,让乡村的孩子们也可以“玩起来”,在信心、能力与眼界上获得全面提升。 研讨会的最后,与会专家还就“辅仁行动”的师资队伍建设和“乡村少年阅读工程”的书目选配进行了研讨。会议基本确定了师资选拔、课程选题组织的方式;还围绕经典性、易得性等角度提出了书目选配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