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发展与合作中心 » 新闻动态

文学院-深圳宝安区“‘薪火计划’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素养提升导师制项目 种子教师学习与学术导师指导纪要(一)

发布时间: 2018-09-30


“导师制”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与深圳宝安区“薪火计划”合作项目中的重要部分,每位种子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研究方向的导师,组成导师组,导师针对每位教师的研究课题进行指导,最终形成论文、精品课堂等研究成果。

 

  

 

今年6月“导师制”项目开展以来,种子教师们陆续上交了他们的《研究意向书》,我们特意邀请了6月赴深圳的两位导师——李小龙老师和刘倩老师,对本组种子教师所交意向书中,比较突出的两篇,做出简要点评。

 

古代文学1  康玉辉老师《研究意向书》部分摘录:

 

研究题目:经典古诗文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

研究目标:

1、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丰富完善校园文化,打造学校特色。

2、探索如何把学习经典古诗文和语文课堂教学相融合的途径,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

3、探索家校合作开展小学生经典古诗文诵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4、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能力,并指导学生发生能力的迁移。

初步设想与突破点:

1、学情方面,充分发挥“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学改革实验的优势,通过给经典注音的方式,有效解决小学生识字量少和生僻字的问题。

2、时间安排,合理规划早读、课前诵读和课前三分钟、课堂诵读指导和课后背诵,为学生的诵读提供时间保障。

3、形式多样,通过采用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活动,鼓励学生以享受的态度诵读经典,只求全面体验,不为短期功利性的硬性理解。

4、体系完整,把经典古诗文诵读与语文教学的学情分析、学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诵读和检测融合起来。

5、学法指导,在朗读上学生的朗读兴趣不高,朗读水平较低,对古诗文的理解能力较低,所以在课堂教学上加强对学生朗读方法的指导以及方法的迁移。

6、探索适合小学生诵读的经典内容系列,成型经典阅读校本课程教材。

预期成果:

1、逐步形成一套多样化的、学生喜爱的诵读体系,如读、绘、讲、赛。

2、初步形成一套完整的经典古诗文诵读与小学语文课堂融合的完成的教学体系(包括经典古诗文诵读教材选编、学情分析、课前准备、课堂教学、检测、评价机制、家长反馈)。

3、精选适合小学生诵读的经典古诗文教育的内容,并汇编成我校特色的校本教材。

 

导师点评:

 

《经典古诗文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选题非常精当,而且有针对性。因为小学语文教学在经典古诗文方面其实有很多欠账,尤其是我们长期以来对经典古诗文的形式特征有所忽略,这其实也深刻地影响到我们对经典古诗文内容的领悟。作者的设想希望采取更灵活多样的方法,给小学经典古诗文的教学带来新的视角,所以选题既有学术意义,也有实用价值。

课题设想也非常全面,合理。可以看出,作者做了充足的资料准备,而且对小学语文教学有深入的理解。

当然,论题相对来说如果有可能的话,还需要继续细化,最好在计划中把设想一步步落实清楚,这样在最后研究与写作过程中,会有章可循。

 

比较与世界文学组  蔡小鹂老师《研究意向表》部分摘录:

 

研究题目:希腊神话的人性意涵管窥

研究目标:对希腊神话的人性意涵的探讨和精准认知有利于对中国神话和文化传统的理性反省和思考,以其有益成分反哺中国文化与文学的当代建设,创建更有利于未来人性发展的世界文化。

预期成果:论文、精品课程展示

可行性:具有较完备的电子网络资源和系统的纸质文学书籍,能根据兴趣和教学实际不断对选题进行完善、深化和拓展。

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方面有利于学术上对人之为人的本质属性进一步认知,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希腊神话故事片段,有利于打开学生丰富多彩的想象世界,促进创造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养成,同时,利于更好地促进对学生健康心理与健全人格的有效指引。

 

导师点评和建议:

 

比较文学组里的第一次提交的研究意向书中,蔡小鹂老师关于“希腊神话的人性意涵管窥”写得不错。她要研究的内容是“以对原初人性的追问与重新发现为出发点,以希腊神话这一古老的西方文学形式为突破口,根据人对神的形象及相关叙事中所表现的对自身生存现状的体认与对向“神”而生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自身的情感愿望为理路,探究人的‘善’、‘恶’意识,人的‘情’、‘欲’纠缠,人对生命的关注与否定的矛盾,人对神的敬畏与渴望自我实现之间的冲突,融进宏大的历史视角,将之与后期西方文化发展中的‘理性’、‘自由’的转向做一对接与比较,突出其具有的当代意义。”这个题目的优点在于对象明确,是研究希腊神话中的“人本主义”或者“人的观念”;研究范围合理,并不太过于宽泛,也不过于狭小,因此具有可行性。

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做研究,尤其是选择研究题目时的几个关键点。首先,要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合理的研究范围。其次,需要有问题意识。做这个研究是要解决什么问题。比如蔡老师的题目就是要追问“古希腊人是如何看待自我”这个问题,并且在“古希腊神话”中去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很多老师在选择题目时觉得困惑,就是缺乏一个问题意识。说起来其实也不难,比如,大家可以在“十九世纪外国女性小说”当中寻找“当时的女性如何看待自我”这个问题的答案。又如,大家可以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教材中的外国文学篇目”中,去寻找“应该如何给小学高年级学生讲外国文学”的答案。当然,第一个题目是更偏学术研究的,而第二个题目更偏重教学实践,两种题目对于老师们来说,各有好处。学术型的研究能够让老师们有机会沉静下来思考、阅读、研究一个比较深刻的问题,从长远上推动教学和科研。教学实践型的题目则更紧密结合当前的教学内容,更容易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来写作。我个人是更希望老师们选择第一种题目的,因为我能够给大家提供更多的帮助。当然,最终的选择还是老师们自己的了。

 

看过这两位导师精彩细致的点评和建议,相信种子教师们一定会有所收获!学术研究道路漫长而不易,上下求索,必有所得。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始终关注一线教育,并积极为一线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我们相信,在“弘文励教、熔古铸今”精神的鼓舞之下,在文学院与深圳宝安区教育发展事务中心的精诚合作下,“薪火计划”的种子教师们一定能在一点一滴的学习活动中,不断提升学科素养和教学能力,成为一颗颗火种,将教育之火薪火相传。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通信地址:北京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政编码:100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