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之声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天地 » 文学院之声

共话教师情,同筑教育梦——北京师范大学首届“启功教师奖”院系层面师生座谈会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 2015-09-09



99日下午3点,由文学院与外文学院联合主办的北京师范大学首届“启功教师奖”院系层面师生座谈会在文学院励耘报告厅顺利召开。此次座谈会邀请了首届“启功教师奖”获奖者海南省儋州市兰洋镇番打小学王金花老师、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大田坝乡文沧村德斯立小学张有国老师、湖南省永州市金洞林场中学邓先华老师以及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中川乡老鸦小学吕转芳老师,文学院院长过常宝、分党委书记王立军、外文学院院长程晓堂、分党委书记林洪出席座谈会,文学院和外文学院的师范生及师范生辅导员参加了座谈会。

外文学院院长程晓堂老师首先致辞。程老师谈起昨日亲历的“启功教师奖”颁奖典礼,也回忆起了父亲曾筹钱建学校的经历,在座师生无不动容。

 
 

随后,“启功教师奖”获奖者依次分享从教感悟。王金花老师首先进行交流发言,讲述了她对于教育的热爱。因为爱,所以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了筹钱给学生当奖学金,放弃了自己的女儿就读省重点的机会;为了孩子能读书,一遍遍跋山涉水去家访;为了提高孩子学习兴趣,三种语言并用教语文。这些都是因为爱!王老师始终坚信,教育是平等的,人人都有出彩的机会,爱生如爱子,坚持做让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第二位交流的是扎根大山的张有国老师。距离县城100公里,距离乡镇50公里,距离最近的公路都有7公里,张老师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从教36年之久。用竹凳睡觉,到20里外的地方打火油,带学生劳作抵学费,边教边学成为全科老师,还创立“土洋教学法”自成一派,都只为带领他的孩子们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张老师的语言质朴、幽默,他的乐观与纯粹打动了在座所有人。

 
 

第三位发言的是邓先华老师。邓老师在亲历农民因不识字而误用农药后,立志要成为一名人民教师,高考所有志愿均填报了师范院校。大学毕业之后毅然回到自己的家乡,一干就是34年。作为班主任,他既是老师又是家长还是医生,照顾孩子们的衣食起居,为贫困的孩子们垫付学费,甚至在劝学家访中遇到山体滑坡死里逃生;作为教学老师,他取得了优秀的教学成绩,带领山区学校多次考得全县前三名;作为教研组长,他自创作文六步教学法,编写中考指导丛书,发表了100多篇论文,多次获得省级大奖。邓老师认为,每一位老师都可以成为好老师,关键就在于是否用心、是否将教育当作事业来拼搏。

最后一位发言的是吕转芳老师。吕老师的求学之路尤其艰难,在顺利读完高中之后,终因家庭困难,为了弟弟妹妹,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读上书,选择成为一名年轻的人民教师。在吕老师的从教生涯中,最重要的两个字就是“坚守”,无论是收入的微薄,还是条件的艰苦,甚至是至亲的病痛,都没有让她动摇。吕老师希望能够用自己对知识的渴望去感染学生,用博大的爱心与科学的方法走入学生的心灵。

在四位老师发言之后,文学院院长过常宝教授致辞。过院长回忆起自己曾经的乡村经历,对四位老师的坚守致以了崇高的敬意,并以此勉励师范生们深入社会底层,反思当今的高等教育对于生命教育、职业信念教育的缺失。此后,文学院分团委书记马琼老师作为师范生辅导员进行了发言,她感动于乡村一线老师的不易与艰辛,更能体会同作为老师的责任与使命,她希望能够借助学校设立的校外导师制度,与当地学校建立实践联系,让爱心与希望得以传递。

文学院2012级师范生代表黄颖、齐苗苗同学发言,交流了自己对于未来的教师职业的期望和参与“启功奖”调研与颁奖大会的心得体会。

参加座谈的文学院与外文学院的免费师范生同学纷纷表示,要以“启功教师奖”获奖者为榜样,坚定从教信念,用实际行动向这些“四有好老师”的典范代表致敬。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通信地址:北京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政编码:100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