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国内著名学者聂珍钊教授、谢天振教授来我校做学术报告

发布时间: 2008-10-16


  2008年10月14日下午三点,励耘报告厅迎来了我国两位著名学者。其一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湖北省外国文学学会会长、《外国文学研究》杂志主编聂珍钊教授,另一位是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文学》杂志主编谢天振教授。

  两位学者的讲座题目分别是:《文学伦理学批评与西方经典作品解读》、《“译介学”: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的新领域》。讲座由我校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所长李正荣教授主持,出席讲座的还有刘洪涛教授、高建为教授、张哲俊教授、姚建斌、张欣、杨俊杰等诸位老师。

  聂珍钊教授在题为《文学伦理学批评与西方经典作品解读》的报告中,首先讲到为什么要提出文学伦理学批评这个问题。他指出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当下文学研究过于理论化、概念化,一些研究者在文章里玩弄名词术语、大谈理论,没有把理论与方法区别开来;其次,在文学研究中道德缺位。评判文学的标准含糊不清;再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学研究大量引入西方文学批评,但缺少我国学者自己的方法和理论。在这三方面原因的基础上,聂教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即:什么是文学伦理学批评。他解释了这一理论的定义,并创造性地提出文学的起源在于伦理表达的需要,因而文学伦理学的理论基础在于文学的功用,也即教诲。基于此以《哈姆雷特》为范本,对这一理论的实践性进行了解读。针对聂教授的报告,大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谢天振教授在《“译介学”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的新领域》的报告中,首先谈了近年来国内对译介学研究的重视,从“为什么做译介学”这个问题开始谈起,谢教授从自己身边的事例谈到了目前我们对翻译研究的认识还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译介学研究是列入2006年国家外国文学研究八大理论课题指南之一,同时又是列入“国家哲社十一五规划”的课题。谢教授讲座的第一部分谈到了西方翻译研究的三大突破和两大转向;第二部分谈的问题与国内翻译界对翻译理论的三大认识误区有关;“实现译学观念现代化”,作为讲座的第三部分和结尾,谢教授提到了翻译发展史的三阶段、传统译论的形成背景以及实现译学观念现代化的问题,对译介学的未来发展画出了光明前景。谢教授生动的讲座,引起了与会教师与同学们的强烈共鸣。

附:聂珍钊教授、谢天振教授简介:

聂珍钊: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外国文学教授,英美文学方向博士生导师,《外国文学研究》杂志主编,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学术委员,湖北省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主要从事英美小说、英语诗歌、比较文学的教学和研究。主要成果有《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托玛斯·哈代小说研究》、《20世纪西方文学史》、《英语诗歌形式导论》、《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等。

谢天振: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复旦大学比较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比较文学》主编、《翻译文学》编委、中国翻译学学会会长、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翻译委员会委员(中国唯一委员)、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被称为译介学及翻译学研究界的“震天者”。主要著作有:《译介学》、《中国20世纪外国文学翻译史》、《翻译研究新视野》、《翻译的理论建构与文化透视》(主编)等著作。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通信地址:北京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政编码:100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