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多大怀想——陈雪虎老师加拿大归来之感

发布时间: 2007-11-20


  回到北京多日之后,竟然开始怀念起多伦多来了。手上仍做着事,脑海却会呈现出在多大的各种影像。怀想什么呢?是城市中那清新的空气,摇曳的绿影?还是多大校园里那疏落自然的空间,井然有序的生活之流?
  
  哦,原来是不拥挤。一种不拥挤的感觉。但是转念之间知道,其实,不拥挤是对其日常生活的感觉。在这表象的背后,其实屡屡感受到的是人们在制度的引导下人们紧张有序而又惬适自如的生活。譬如学生们,受制度规约,按部就班地学习。学士生、硕士生、博士生们,都得认真参照学业指导手册,安排相当时长的艰辛生活和枯燥学习。他们不敢耍奸玩滑,只能非常认真并且努力。甚至有时是强迫性的,伴随着巨量的苦闷以及门外寒风中无尽的香烟的烟雾(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当然,在这其中,优秀的学者会脱颖而出,因为学习中产生了兴趣。并且受着浓厚兴趣和无数疑问的牵引,他们会在学术之路上,走向深远的空间和醇厚的化境。也有超越制度的,那是在遵循制度的基础上而又超越条规的生活境界。那是白发苍苍的教授:退休之后,成年累月,甚或数年如一日地,然而又是安闲而又有序地,趴在图书馆大楼里的书丛中,阅览,工作,写东西。

  我得说,既欣赏这个社会中的制度化的生活,也对这些老教授们的超越境界暗自生敬。聊起在图书馆里看到的老教授的时候,琳达教授表示,她也准备转入这一状态。说这话的时候,一脸的羡慕和认真。她是认真的;因为这从她的课可以看出。

  琳达·哈琴是著名学者Northrop Frye的得意弟子,现为多伦多大学校级杰出教授。在理论与批评界内,她可说是加国领袖,国际大牌。作为跨系教授,她在英文系和比较文学中心主持各类工作坊和研究计划,同时她又主持和参与北美学界以及校系学术或行政委员会无数。琳达年届六旬,仍指导十数名博士生。各类事务忙极了。但是她每年坚持给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课2-3门。这固然是制度要求,但琳达本人立意:在学者之外,同时做一位教育家。这里单说笔者亲历的她给研究生开课。记得2007年年初的课,一开始,琳达即亲自给与课学生逐个散发课程材料。这些材料包括三个主要内容:一是由“Canadian Scholars' Press Inc.”授权付费复制的课程阅读材料,厚厚一本,150页,近20篇需要在一学期内精读的研究性论文。二是课程立意和一学期内本课程安排表,具体到每周每日的研讨课题、阅读书目、影像清单和研究论文,6页纸。三是学生需完成的课程作业,包括课堂应对(responses/analyses)、合作展示(collaborative teaching/conference presentation)和课程论文(final research paper),具体到作业要求和评价标准,条分缕列,一一细述。看后,不免自忖在国内虽做过一些努力,如今见异国的教授严谨和努力如此,不禁汗颜。其后每周,琳达教授不仅针对具体进程中的研讨主题,讲述研究进展和核心问题,插播各类影音clip,并且随时与学生互动交流,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更为细致的是,琳达经常督促学生的每周作业,学生们需交weekly response(每周阅读各类文献和影像后的心得和问题,1-2页);并且一周后必定见到她在课前一份份地散发为学生们逐页批改过的weekly response。她的讲课,真正征服了所有的听课学人,并且激发起同学们对学业的兴趣和探讨的热情。学生们在合作展示阶段,个个覃思竭力,妙笔生花,影音绰绰,足见用心。我有幸一一领略,以为琳达教授的讲课已经不是简单的教学技巧,而是一种教育艺术(pedagogical art)。后来与她聊起,认为这里既有制度的格制与优势,更见个人微意和心力——当然,从中好人才、好学术必会产生,不堪其负、无所用心者必遭淘汰。琳达教授颌首,深以为然。

  或许只有在制度中才能培养出一种淑世的认真。扩而言之,在过去的中国,制度是礼俗,天地君亲师及其他都是;可惜经百年革命,今多不存。在新近崛起的西人世界,制度是斗争和协商后的产物,他们认真并且好争,因而必须经过无数摩合和微调,尽可能照顾多方立场与利益。制度一旦形成,大家就会去认真地遵守。这种认真的后果和力量,是惊人的。在近代,它是科学技术的进取和大英帝国的海上力量;在现代,它是对自身制度的反思和艺术的表达;而在当今,它是在新一轮全球化潮流中大小世界的知情认可和空间调适。虽经数百年,这个认真的制度仍然是年轻的,不断更新的,有活力的。而这,是习惯于瞒与骗的民族所无法理解的:令人窒息的瞒与骗,甚至使各类精英也不免流于犬儒。

  眼见金发碧眼们大街上或急或缓的行走,体会着他们的工作和学习;走到林荫幽深的民居小街,感受着他们的生活和休闲。总是不禁想,在这个世界上,西方人究竟是如何能占尽天宠,享受如此安详平静、秩序井然的生活?从纸面,读书人了解了不少。但至今仍然疑惑。经过加国之行,心中对这群制度中的人,及其精英们的微意和努力,却多了一分体会。

(陈雪虎)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通信地址:北京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政编码:100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