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启功先生百日祭辰上的讲话---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张健教授

发布时间: 2005-10-09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社会各界的朋友们:

  今天是我校资深教授启功先生的百日忌辰,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深切缅怀先生学行并重,孜孜不倦的工作精神和对国家、社会做出的突出贡献,追思和学习先生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进一步激励全校、全院师生更好地投入到未来的学习与工作中去。首先,我谨代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向今天莅临追思会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及社会各界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启功先生是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国学大师、古典文献学家、文物鉴定家、书画家和诗人,也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先生从事教育事业72年,从事高等教育70年,是辅仁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两朝元老,先生和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有着深厚的感情。1938年秋季,陈垣校长请启功先生回到辅仁大学任国文系讲师,教授大一普通国文。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启功先生在辅仁大学晋升为副教授,先后教授过“国文”、“中国文学史”、“中国美术史”、“历代韵文选”“历代散文选”等课程。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辅仁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合并,启功先生到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任副教授,讲授“中国古典文学”。1978年落实政策后,重新被评为教授、硕士生导师。1982年,启功先生创立了北京师范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点。1984年该专业被国务院批准为博士点,他被聘为该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2000年先生与已故著名学者钟敬文先生等创办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基地。直至2005年6月30日逝世前,先生一直不顾年迈体弱,坚持工作。

  启功先生为北师大中文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呕心沥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古典文献学科上,启功先生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十分重视,对于教师户口、职称问题,他都尽力帮助解决。学科调整时期,启功先生把自己的看法详细地向国务院学位办的同志论证阐释,为学院的两个博士点的保留作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启功先生不仅关心自己所在的学科,对中文系的其他学科也很关心。文艺学研究中心成立时,先生不顾还生着病的身体,答应担任中心的顾问。虽然当时他的手已经开始有些发抖,但为表示对研究中心的支持,先生依然坚持着为中心题字。通过电脑的拼接得到了的几个字里包含着先生对文艺学研究中心的极大关心和热情的支持。先生不做挂名的顾问,经常过问工作,在百年校庆的文章里还提到了两个中心的建设。还值得一提的是早在 “文革”之后,启功先生就非常爽快地答应了中文系为学生开设书法课的请求。在大学本科开书法课,我们学校是第一个。

  启功先生不仅是中文系(文学院)学术上的引领,也是科研上的精神支柱。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成立以来,汉字研究加入了字体风格学和书法文字学,把释读的汉字学和书写的汉字学结合起来,构成了真正全面的汉字学体系。这种巨大的转变是在理解了启功先生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先生的汉语语言学思想和关于汉语特点论述的启发下,教师们坚定了创建和发展有中国特色汉语语言文字学的信念,把训诂学推向具有中国特色的汉语词汇语义学。由于有先生碑帖研究方法的指导,文学院启动了“近世碑刻及手写文本电子典藏及属性描述”的大项目,这个项目成为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的重点课题。

  启功先生十分注重扶持后学方面的工作。七十年来,先生培养了大批的学生。1978年恢复研究生制度后,他开始带硕士研究生,之后又成为文献学博士导师,在北师大建立了文献学专业,至今已培养了近30名博士生和硕士生。启功先生上课从不照本宣科,他讲的都是自己独到的见解。先生还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国学的基本知识和综合知识,把古典文学与版本目录学、音韵训诂学等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他辅导学生独具匠心,常常是从“聊天”、“闲谈”开始,渐渐就引出很多学生从书本里得不到的学问。除了带研究生之外,先生还尽量抽时间为本科生上课或举行讲座。令学生引以为幸的还有每年的开学及毕业典礼上,能够亲聆启功先生的谆谆教诲,并不长篇大论,但字字是金,且格外亲切。如他教诲毕业生说的“入学初识门庭,毕业非同学成。涉世或始今日,立身却在平生”,可谓语重心长,使学生受益终身。

  启功先生对中文系(文学院)的教师总是给与了最大的热情和无私的帮助。教师登门拜访请教学术问题时,他总是以一种独特的方式,通过讲述从古至今的典籍、人物、场面、事件和一些历史人物的传记为他们解答。启功先生家成了很多老师的另一个学习的课堂,使他们受益匪浅。

  启功先生对学生都有着天生的感情,深厚的热爱,对学生们学习、生活上的请求基本上是有求必应。学生们曾经赠给启老一支很长很粗的大笔,就是他们对先生敬仰和感激的最好表达。启功先生不但是老师、学生们学业上的好导师,也是生活中慈爱的长者,对大家的生活非常关心,总是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候,给人最大的鼓励和支持。90年代初,启功先生用陆游晚年的一幅对联“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给当时情绪低落的童庆炳老师以莫大的鼓舞。96年先生得知新入学的贫困生数量增加之后陆陆续续写了一些书法作品,将卖后所得的钱财资助了那些家境贫困的学生,他为学生在其它方面所作的贡献更是举不胜举。

  北京师范大学已经走过了百年的历程,百年学府的声誉来自于师大为文化传承和对国家建设做出的巨大贡献。师大传承的绝不仅仅是具体的知识,而是独具价值和魅力的师大精神。这种师大精神,正是由像启功先生这样的前辈先贤在 其道德文章中点点滴滴体现出来的。“百年师大,中文当先;百年中文,师大当先”,这种至高无上的荣耀是由启功先生这样的大师们创造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浓缩着师大的精神的校训,正是先生一生道德文章最凝炼的体现。如今,往者已矣,然而先生不拘小节的魏晋名士一般的风度,博观约取、贯通古今的学术风神,尊师重教、关爱学生的教师风范,都是值得我们缅怀和学习的宝贵财富,正有待我们这些后来者薪火相传,发扬光大。我们要继承先生的遗志,认真总结、发掘、宣传启功先生的精神,用这种精神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为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这,就是对于先生最好的追思。

  启功先生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启功先生永垂不朽!

  谢谢大家。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通信地址:北京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政编码:100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