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海外(学生)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交流 » 生活在海外(学生)

惊喜、收获、感动、成长的俄大交流学习之旅---北师大文学院研究生赴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三个月学习记

发布时间: 2019-10-08


 

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Oklahoma University,以下简称OU)为期三个月的交流学习,随着105日的启程返京而告一段落。我们很多人在此迈出了很多个人生第一步:第一次迈出国门,第一次体验美国大学教育,第一次感受美国校园生活文化……。我们充分利用了这三个月的时间,实现了对美国大学教育的沉浸式体验。无论是学习与生活上的新鲜感都激发了同学们的好奇、探索、求知的欲望。太多的感动、惊喜、收获都融在了这三个月的宝贵时光中,相信这段学习经历对于很多同学来说都将成为毕生难忘的宝贵经历。

 

 

*感谢的话先说

首先感谢北师大为这个项目成行而付出努力的所有老师们!特别要感谢北师大国际处和文学院的大力支持和经费资助,没有你们的支持,我们不可能获得如此宝贵的学习机会!感谢杨利慧副院长、王潇静老师对于我们的指导和帮助。再次感谢OU校方为我们发出的访学邀请,这是我们此次学习之旅顺利成行的重要一环,感谢OU校方的所有的老师、工作人员,特别感谢苟老师、RandyTina的辛苦工作,是他们的细致、热情、如同对待自己孩子般的温暖的关怀,让我们在异国他乡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接待。总之,经过两校的努力合作才有我们今日成功地交流之旅。

三个月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对于充分利用时间的人来说,足够可以完成想要的探索。在这里我们无法展示学习生活的全貌,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概述,以期达到窥视全貌之效。

 

一、 丰富的课程学习,国际化视野

我们的课程涉及了Chinese-American 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s(中美跨文化交际),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跨文化传播)Native American Literature History Linguisticsand Folklore(美国印第安文学、历史、语言学和民间文学)American Literature and Culture Course Introduction and Discussion(美国文学与文化)与Research Methology(研究方法)5门课程。课程安排上尽量照顾到来自文学、语言学、历史学等专业的所有同学。三个月的时间,5门课程,8位老师,这为两校的师生提出了挑战。OU的老师们并没有因为我们是来自非英语国家的学生而降低要求,而是一视同仁。同学们也勇于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去克服语言的壁垒,同学们勤奋好学的表现也给OU的老师们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7月初来乍到时,Paul Bell教授给我们讲解的Chinese-American 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s(中美跨文化交际)一课像是给我们送上一把打开中美文化差异大门的钥匙,教授针对美式的问好方式,日常行为礼节,常识性知识的讲解,以及如sooner and boomer 这样地方性文化符号的词汇第一次进入我们的视野,这门课程为我们在美顺利生活提供了很多实用的帮助与建议。在这期间我们直面新环境带来的文化冲击,成为探索新知的开始。如果说,Paul Bell教授的课程是从通识性、宏观的立场看中美两国文化差异的话,那Range 教授为我们带来的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跨文化传播)一课则加深了我们对于美国社会文化的认知。Range教授已经75岁,曾当选俄克拉荷马州参议员,做过Tulsa市长。丰富的经历使得他从历史、地理、经济学、社会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角度来引导我们理解人的差异,以及促成文化形成的因素等。如英语演变受多种因素影响,法语对英语的影响较大,美国移民的多样性,以及美国20世纪40年代的Levittown的建设,Levittown被广泛认为是全美国战后郊区的原型,还有美国发动的越南战争的历史等。本课程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美国社会经历了很多个变化发展的阶段,加深了我们对美国本土历史的认知。正如Range教授所说我们从历史中汲取不到任何教训以警示我们直面历史的经验教训,做出负责任的正确选择。

 

 

让人印象深刻的一点的是两位教授都不约而同的提到,中美两国对彼此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很多时候我们都走向了反方向的岔路。这让我们反思,作为中美交流的青年力量能为中美两国的友谊做些什么有益的实践?

Native American Literature, History, Linguistics, and Folklore(美国印第安文化、民间文学)American Literature and Culture Course Introduction and Discussion(美国文学与文化)两门课程则是专业性更强的课程。Daniel C. Swan教授是OU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馆长,人类学家,对美国印第安文化有深入的研究。Swan教授对Native American Literature, History, Linguistics, and Folklore一课,从历时与共时的角度,对北美印第安人文化生活进行了多方面的解读。他不仅介绍了美国印第安人的发展迁徙的历史,如印第安人如何在一系列的驱逐政策中最终定居在美国中南部平原,尤以俄克拉荷马州为主,在美语里俄克拉荷马是印第安的家乡的意思。还关注北美原住民的当下生活,通过原住民的广播,电影,语言复兴,以及文化遗产保护等问题,得出原住民虽然已成为美国的少数族群,但是他们还在尽力继承自己的文化,想办法补救和传承印第安文化和独有的生活方式。该课程形式灵活多样,Swan教授不仅带领大家一起解读了美原住民作家N. Scott Momaday的代表作《The Way to Rainy Mountain》,该书以三条叙事线索展开,开阔了我们的创作思路。Swan教授请了他的好朋友,在OU工作的一名印第安朋友现场为我们展示印第安的服饰,以及乐器演奏,与同学们展开了现场的互动。教授还组织我们去了OU的艺术博物馆和自然历史博物馆,在艺术博物馆看到了亚洲展品中的中国文物,倍感亲切。教授说:很多美国人,或者俄克拉荷马城的居民或学生们可能并没有去过中国,但是有这些文物在,就能让他们对中国及中国的文化有一个大体的认知,这就是文化的力量。这让人看到了文化交流由静态到动态的一面,印象深刻。在自然历史博物馆参观时,同学们了解古生物的起源与演变、近距离查看某几种古生物的身体结构,观看不同原住民部族的鞋履、编织篮、首饰等的形制与纹样,并参观了记录原住民濒危语言的录音工作室及其部分成果。作为课程的组成部分,通过博物馆民俗的展示,让我们对于美国历史文化、印第安文化乃至人类的演变进程,有了更直观和生动的理解。

 

 

同样是关注少数族群的历史文化,Dr. R.C. DavisAmerican Literature and Culture Course Introduction and Discussion一课则将我们的视野拉入到了美国的另一个族群墨西哥裔美国人。他是一位亲切友好又严谨的教授,让我们亲切的称呼他R.C.但是做R.C.的作业不知道消耗了我们多少语言细胞,他会将要阅读材料(2-4)上传之平台,每天除了阅读相关的文章,还要写200-300词的摘要并且回答3-4道问答题,这对我们的阅读和书写能力提出了挑战。大多数同学都认真的完成作业,R.C. 也会在课上将每次批阅的结果反馈大家,看到Excellent, Good, Nicely Job ,perfect!等这样的评语,大家像获得了奖励的孩子,学习热情高涨。其实我们每天阅读的内容是R.C.的一本著作,《Mestizos》(混血儿)因为他的父亲是墨西哥人,母亲是白人,这样的移民混血家庭使得他从小就对自身的身份有更细腻的观察。墨西哥裔美国人只有了解自己的历史,才能有更好的身份认同。R.C.还向我们介绍了在近代西班牙人殖民者在拉丁美洲推行了严酷的种族主义政策,如casta system、绘制casta painting等,殖民者推行的等级制度现在还产生着影响。R.C.的课程还介绍了丰富多样的墨西哥文化,如墨西哥人对待死亡的态度,以亡灵节为例,逝去的亲属的灵魂会在每年1030这天回到家中与亲人团聚,家中亲人会用供奉食物,扫墓,奉金盏菊等多种形式祭奠亡灵。我们发现墨西哥人敬畏死亡的态度,与中国人较为相像,两种不同的文化通过这一点找到了相通的地方,达成彼此理解。

 

 

这两门课程对我们的启发颇深,教授们将我们的视野拉到了北美洲,南美洲,欧洲等地,在课程中,我们回顾了其他国家的文化差异如何影响人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发现文化与身份之间的密切关系,了解不同类型的文化冲突及其发生的背景,以及如何解决这些冲突;并且尊重和理解不同的文化差异。并认识到人们生活中保持文化上自我认同的重要性,我们在理解他者的文化中,更好的审视自身。

 

 

最后的Research Methodology方法课,分别由Dr. John DuncanDr. Shad Satterthwaite主讲。这两位教授介绍的研究方法既有交叉又有区别,前者偏重哲学、文化层面的质性研究,后者偏重政治学、社会学意义上的量化研究,但二者都有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部分。

Dr. John Duncan以学科分类、人文学科的学术研究、逻辑论证、等主题进行讲解。教授还提醒我们对待研究方法应该有广阔的视野,从历史、共时、语言、视觉等角度入手分析,效果更全面。

   Dr. Shad Satterthwaite有政治学的专业背景,所以授课以一些社会问题展开,如宗教因素对俄克拉荷马州投票的影响、俄克拉荷马州的医疗补助改革问题、美国的总统选举等,教授通过分发问卷、图表分析,现场互动等方式,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提醒我们定量研究的意义与作用。

 

 

5门课程下来,我们收获颇丰。我们都因为没有更多上课时间而感到遗憾。这些课程的老师们运用了多学科的方法来解释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的根源,通过不同课程的启发,为我们注入了跨文化,多学科的研究视野,进一步开阔了我们的国际视野。这些课程让我们张开双眼去看这个世界,拥抱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并且尊重和理解不同的文化差异,并认识到人们生活中保持文化上自我认同的重要性。再次感谢这些敬业的、亲切的又可爱的老师们。相信,这样的国际化学习经历和开阔的学术视野会激励更多的小伙伴钻研自身的学术之路,助力学术成长,为我们今后成为国际化人才而打下基础。

 

二、 多样的课外活动,OU生活的多面性

说起在OU 丰富的课外活动,也是本次交流的一抹亮色。可以用课上活动充实,课外活动丰富多彩来形容。几乎每周都有的field trip,让我们对俄城拥有了一次为期三个月的深度体验。感谢苟老师、Randy夫妇、Tina 老师对我们细致的安排与辛苦的付出。

 

 

活动丰富多彩,既有去Walmart Asian market等超市以满足生活所需的购物经历,还有到当地有名的墨西哥餐厅和中国餐馆来抚慰我们的挑剔味蕾,更有异彩纷呈的文化历史考察活动,如Native American 博物馆的Chicasaw  Exhibit Center 参观、多次前往OU艺术、自然历史博物馆、以及颇具本土文化特色的Cowboys Ranch RoedoTexas Forth Worth Long-Horn Cattle、还有参与性极强的Sooner Bowls保龄球、手工编篮子、OUFootball game、中秋节聚会、Oklahoma State Fair全球孔院开放日的活动,还有到颇具盛名的国家气象局(NWS)、Cowboy museum OKC memorial& museum的参观学习。还记得满满的牛味吗?还记得如同超人出场时博物馆的super电梯吗?还有8.2万体育馆齐声欢呼的热浪,一同高喊SOONER的热情,还有中秋节身在异乡的遥祝,摩天轮上的惊悚尖叫,全球孔院日烈日下热情的展示与参与?还有徒步在俄城国家纪念公园中期望世界和平的美好祝愿。

 

 

生活上也有很多值得回味的精彩片段,如大展身手的小厨房,点餐的bug经历,坐公共bus的难忘画面,以及大家最爱的outlets,各种探索的脚步等等。三个月的时间不仅让我们体验了美国的大学教育,也扎实的体验了美国的大学生活。

 

 

感谢OU为我们做的一切工作和努力!我们此次的交流是成功的。通过这三个月的学习加深了对美国大学教育、甚至是美国文化的认识。我们都是文化的种子,友好的使者,希望为中美两国的友谊贡献自己的心力!

 

三、继承学习的精神

 

俄克拉荷马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长期保持着友好而密切的关系,正如我们在OU校园中遇到的老师说的那样:北京师范大学是OU的姐妹学校。两所友好学校为学生们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为学生们提供了跨国学习的机会。OU的国际化学习经历,为我们提供了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让我们的视野更加宽广。

 

 

正如OU Bizzell library 图书馆的格言写道:The spirit of Learning is a lasting frontier(学习的精神是永恒的边界)。北师大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希望我们有幸参加了此次交流项目的同学们,能够继承俄克拉荷马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优秀的学习精神,为个人的人生价值、中美两国的交流协作,甚至为世界的优秀的学习精神而努力。

Find out what you're looking for, and you'll find you.(你要寻找什么,什么就会找到你。)相信每个来到OU的同学,都能在此次旅程中有所得,有所获。我们都成就了自己的OU故事,希望它的能量可以滋养到我们今后的人生之路。

 

说在最后的话,不要错过哦!

以下是OU的教授们和我们的同学的一些感言,满满不舍与赞赏刷屏,与大家共赏!

 

首先是来自俄大老师们的感言

 

1.

It was a great privilege to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teach th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ents from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during the summer of 2019. I was very impres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students actively engaged  with me during class. They asked many good questions and made many excellent points during our discussions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Western and Chinese approaches to communication. The students showed an eagerness to learn new things and a willingness to go outside of their own comfort zones to put ideas into practice. I was especially pleased with their oral descriptions during class of their own interactions with Americans in the community outside of class. Their observations and comments were insightful and showed a willingness to interact with people they had never met before and practic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with Westerners in the real world. I enjoyed chatting with the students informally outside of class and getting to know a little bit about them. I only regret that we did not have more time together, but I am eagerly looking forward to reading the diaries they were required to keep to record their experiences interacting with Americans during their time in Oklahoma. 

I greatly enjoyed my brief time with these outstanding students and hope that their experiences here in Oklahoma, both in class and outside of class, will benefit them in their future careers and lives as global citizens.

 

---Paul B. Bell, Jr.

 

 

2.

Teaching the 49 BNU students in my short course was the teaching highlight of my year.  The students were incredibly hardworking, smart, and focused.  Every day they did incredible written work and asked informed and intelligent questions.  The conversations that we had were always interactive and high energy, and I appreciated the students’ willingness to be candid about many issues.  Also, we laughed a lot, and I am a believer in the Fun Index.  When the Fun Index is high, that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that many other things are going well, too.  The students were absolutely delightful, and I am honored that I got to know them even a little bit in the short time we had.

  Thank you Confucius Institute and BNU for allowing me to each and get to know such amazing students!

 

----Robert Con Davis-Undiano

 

 

 

3

Please convey my great appreciation and respect to the literature group for a wonderful teaching experience this summer. It was a great joy to meet the students, to learn about your research and to share some of my experiences and insights gained through my collaborative work with Native American communities in Oklahoma. You were a very motivated and energized class. I appreciate the preparation that you completed prior to each class including the assigned readings. It is clear tat you read all of the material and worked very hard to overcome language barriers. Your class participation was very strong. As a group you presented very well in class and facilitated a robust discussion of ideas and ethnographic examples. The section on Native American Literature was particularly interesting based on your previous training and research. I greatly enjoyed our continued conversations after class and via email. As I class I would definitely rate your performance as excellent. I hope that you will remain in contact as you continue to pursue your educations and careers. I wish you safe travels home and hope to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see you again.

 

-----Daniel C. Swan, PhD

 

 

4.

Thank you to the Confucius Institute and to BNU for asking me to take part in teaching the 49 BNU students this past summer. I was honored to be asked to teach this group of students. I found the students to be an exceptional group. They all were very respectful, eager to learn, eager to listen, not afraid to ask questions and I found them to be hardworking smart individuals. I value the time I had with them and look forward to possible opportunities to teach for BNU again.

 

------Rodger Randle

 

 

5.
All Oklahomans are very lucky to have you studying in our state and especially at our flagship university where you are honored and appreciated.

Your major of literature is key to not only success today but also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past of all peoples. Words are beautiful things and when combined properly they tell stories of love, hope and dreams without which humans are but another species among millions.

Keep up your great work when you return home.Teach others of the things you have learned here in Oklahoma but mostly tell them of the people you met and the dreams and aspirations both cultures share.

Good luck and come see us again.

 

---Cal Hobson    The University of Oklahoma 

 

 

 

来自文学院同学的心声

 

1、

来到俄克拉荷马,这里风景宜人,民风淳朴。起初我感到兴奋和不安,但渐渐地我的不安消失了。在学习中,由于语言障碍,刚开始上课时我感到十分吃力,多亏了所有任课老师的耐心和博学,我逐渐克服了语言障碍,现在已经非常享受上课的过程。课程的内容也非常吸引人,比如土著美国人的部落历史和文化、墨西哥裔美国人的文化和文学、中美文化差异、国际民族关系及研究方法论,中间涉及到的许多知识和思维方法都是我以前所缺乏的。在生活中,我们的几位老师也很体贴周到,为我们安排了非常棒的衣食住行。让我受益匪浅的课程和参观以及那些美好的人都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同时,我也非常感谢北京师范大学给了我这个宝贵的机会,否则我就不会有这样一个美妙的经历。

--王启萍 2017级硕士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2、

虽然用快来形容时间是最俗套的表达,但我仍然觉得在俄大交换的这段盛夏时光比以往的任何一个暑假都步履匆匆。犹记得在洛杉矶转机的正午阳光和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水汽,此刻,我们竟已在俄大交换学习两月有余。这样的两个月绝对不可以用昨天发生来比拟,更像是我此刻闭上双眼之前的历历在目。

历历在目的记忆中,有俄克拉荷马这边野性大地的自然魅力,还有来自苟老师、王老师,俄大Randy、Tina和其他一众任课老师对我们热切关怀的脉脉温情。俄大老师们在课程安排上力求丰富多样,既有美国文化的体验课,还有学术理论的研讨课。此外,不仅为我们安排了丰富的课内活动,还有各种实地参观游览的体验项目。别出心裁的藤条编织、惊险刺激的斗牛比赛、热情昂扬的橄榄球大战。在这片龙卷风之州,我们还有幸参观了精密尖端的美国国家气象局,感受美国气象观察的先进科技。不止在俄克拉荷马州,俄大还组织我们到得克萨斯州的达拉斯、沃斯堡体验西部乡村的牛仔风情,近距离体验复古的美国生活和那已经逐渐在工业社会中渐渐被淡忘的历史……每一个周末,我们都在富有美国特色的活动中放飞自我。多层次、多角度的体会美国文化的不同内涵。

此次交换时长三个月,除了对我们体验学习的用心安排,老师们对我们的关心更让我们感动。一行五十人的团队,每次考勤都是一次体力活,但苟老师和Randy都耐心的点到每一个同学。外出交流活动也都考虑到大家的需求和意见,遇到问题也都会第一时间发邮件和我们交流沟通。与其说老师们是我们的指导者,其实更像大朋友一样照顾、倾听、陪伴每一个人。

我度过了许多个暑假,四处旅游的四处辗转,昏天黑地上课的忙忙碌碌,宅在家的悠闲快活,但从没有这样一个暑假,和可爱的同学们一起,在陌生的大陆,充实的学习,勇敢的体验。同学们互相的理解忍让,老师们的支持和照顾,还有师大、俄大的不吝赐予,让这三个月的时光温暖惬意。千千万万,真心感谢,我如此幸运可以身处这样相互鼓励、相互扶持的大家庭。

--江雪 2018级硕士 中国古典文献学

 

 

 

3、

OU带给我的三个月是充实的、热烈的,美国是多元的、深邃的,同时又是颇具反思性的,我们日有所学、学有所思、思有所得。在文学、历史、文化、研究方法等诸多课程中,老师们抛出问题,引导我们进行头脑风暴,Doctor. Bell带领我们走进美国历史文化、 Dr. Swan结合博物馆资源带我们领略美墨文化的差异……其美好也在于多元包容的文化,在于充满挑战的日常,在于那些跨越语言的真挚友谊。感谢三个月来的所有的相遇。

--林嘉琦 2018级硕士 中国民间文学专业

 

 

4、

我们生活在俄州的诺曼,这儿有热情的阳光和狂野的闪电,这儿有菜品丰盛的食堂和各式各样的餐厅,这儿有器材齐全的体育馆和精彩纷呈的课余活动。我们在俄大学习,这儿有友好的教授,他们像朋友一样跟我们聊天。这儿有宽敞的图书馆,藏书和数据库都十分丰富。这儿有众多学习区域,我们能最便捷地到达自习室。在俄大学习,在俄大生活,每一天都非常快乐!

---史芳 201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

 

 

 

5、多年以后,我依然会时常想起在俄克拉荷马大学度过的美好时光。开阔的草地、灵动的松鼠、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校园风景的每一天都有惊喜;跨文化的比较、本土历史与现代的对话、研究方法的探究,风趣而认真的教授们启发我们思考;最让人难忘的是诺曼居民的热情善良和真诚,帮助我们解决碰到的每一次难题和困惑。

感谢与俄克拉荷马大学的相遇,感谢Sharon、Randy、Gretchen、Tina等老师的精心组织和辛勤付出,感谢教授们的精彩分享,感恩又结识了很多朋友,感恩遇到的每一个人。

 

——黄凯2017级博士 中国现当代文学

 

 

 

6、

我非常享受在OU课堂的每一分钟,项目为我们安排的所有教授都有着很高的专业水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幽默、耐心,总是无私的帮助我们。我们当中大多数人是第一次用英语进行学习,教授们鼓励我们积极参与讨论,课后完成延伸阅读和写作,这对我们而言非常富有挑战性,但在他们的引导下,我们很快的适应了学习的节奏,课堂的气氛紧张、欢乐,具有启发性,我们一起讨论了许多重要的议题。项目课程设置有针对性,一方面系统的为我们梳理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各种方法,为以后的研究夯实基础,另一方面也从不同的角度帮助我们认识美国,并引发对本国文化与历史的进一步思考。感谢教授们与我们分享无价的智慧,从他们身上我看到美国学者的批判精神和反思意识,令我感到钦佩和鼓舞。

感谢俄克拉荷马大学、孔子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为我们提供的宝贵机会!

 

——2018级博士 文艺学 王悠

 

 

           (/文:文学院中国民间文学专业2018级博士生姜文华)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通信地址:北京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政编码:100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