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本科教学特色项目
发布时间: 2008-04-28
北师大中文学科在一百多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若干有自身特色的本科教育教学亮点。 表:从事党政、文教、企事业、科研工作的部分优秀校友成绩 校友姓名 获奖原因、称号 吴莺莺 1994年北京市第三届哲学社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汤毓强 1989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 张荣生 1992年黑龙江社科优秀科研成果佳作奖 郭运敏 1995年全国乡镇企业十大新闻人物,河南省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 萧世民 1996年江西省第三次社科青年优秀成果三等奖 杜秀华 1996年辽宁省第五届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 郭芹纳 1996年陕西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刘晓林 1997年湖南省教育厅教改科研成果三等奖 王定芳 1997年福建省语言文字优秀成果二等奖 许友金 1998年福建省第六届基础教育研究优秀论文一等奖 张亚斌 1998年陕西省成人高教优秀论文一等奖 陈运祐 1999年广西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孙炳铨 新疆社科论文二等奖 郝延霖 新疆自治区社科论文一等奖 姚品文 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罗成琰 湖南省第二届社科成果二等奖。 陈红映 省社科二等奖、 毕淑敏 长篇小说《红处方》作者 苏 童 《妻妾成群》《米》《我的帝王生涯》等作品 李晓明 《渴望》、《欲望》编剧 莫 言 《红高粱》编剧 刘 恒 《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漂亮妈妈》、《秋菊打官司》编剧 伊明·艾买提 国家文化部作品奖,中国作家协会骏马奖。 王育英 1988年全国优秀图书奖 张振犁 1988年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 刘勇坚 1986年获首届全国优秀青年读物二等奖, 1992 年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刘钟智 1988年陕西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 陈绍武 1990年全国相声作品评比唯一的“优秀作品奖”, 1992 年文化部编剧奖。 郑达淇 1990年福建民政系统先进工作者 李海强 1990年首届中国新闻三等奖, 1998 年国家民族团结进步模范。 蔚家麟 1991、 1999年两次获湖北省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编纂成果一等奖。 白衍吉 1991年中宣部优秀图书奖 苟正华 1993年司法部授予司法行政二级金星荣誉章,终身荣誉律师。 布鲁南 1994年宁夏优秀图书奖 段闻礼 1995年宁夏高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 李树权 1997年全国省级晚报好新闻二等奖 李德禄 1997年自治区优秀党支部书记 胡竹便 1997年航天档案系统先进工作者 黎皓智 1998年国家外文优秀图书二等奖 李明珠 1998年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 赵 岗 1999年全国版权工作先进个人、 2000年陕西省模范国家公务员。 石必华 1999年全国首次基本单位普察国家级先进个人 吕伯涛 1999年最高法院一等功。 王永宽 1999年第三届国家辞书二等奖 刘知白 1999年获保加利亚共和国总统颁发的“马达拉骑士一级勋章” 袁爱俊 2000年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标兵 于知峰 2000年北京市十佳电视艺术家 杨海中 2000年河南省修志工作先进工作者、河南校友会秘书长。 路海平 2001年全区高校先进思政工作者 唐述道 2001年统战部全国统战刊宣传先进个人 康永平 2001年设计的作品被选为全国节水标志 邱季端 香港喜荣发展 有限公司董事长, 先后为母校捐款 2800万人民币 (二)教学与科研并重、以高水平的科研水平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涌现出一大批教学科研双领军人物
(一)培育从事中国语言文学教育与研究的高素质人才
一个多世纪以来,北师大中文学科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传统。即以培养一大批中学高级、特级语文教师,培养基础教育的管理者、研究者为主体,以培养中国语言文学、文化的研究者、管理者为特色的高素质人才;中文学科还是中国语文基础教育教学人才培养与研究的重要基地。
活跃在全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大批优秀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高级教师,是北师大文学院人才培养的突出亮点。在他们中间,有的是中学校长,在全国基础教师教育的管理领域卓有声誉,比如原中文系61届毕业生、语文特级教师吴昌顺,不仅担任北京五中校长,而且还兼任全国高级中学校长委员会副会长,是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优秀语文老师。有的长期工作在基础教育的第一线,成长为全国教育系统的优秀教师、劳动模范,比如原中文系72届毕业生、山西省太原市第十五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简尔庄,曾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及人民教师奖章。
还有不少的特级教师,不仅是教学名师,而且还是语文基础教育研究的专家。比如68届毕业生、天津市教育教学研究室特级教师伊道恩,他不仅是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天津市劳动模范,而且一直从事中学语文教材编写和教研工作,长期担任天津市教研室中语室主任,兼任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天津市教育学会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还被聘请为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及硕士研究生导师。撰写、主编或参与编写《汉语结构(实用)词典》、《语文教学简明词典》、《中学语文教与学》、《中学生议论文写作指导与训练》、《中学语文教学建模》等著作31部,累计三百余万字。
再比如82届毕业生、北京育才学校语文特级教师袁志勇,他是教育部“跨世纪园丁工程”首批国家级中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自1982年至今,袁志勇始终进行中小学作文教学之素质教育的探索,是创造性思维作文法的创始人。他先后出版《基础写作法新探》《作文• 阅读双向训练手册•小学生版》《作文大王——“作文游戏机”攻关秘诀》等教育教学研究著作多部。《北京青年报》曾在“青年教师百人传”专栏刊载记述袁老师研究作文的特写——《创作文“火”的转移》。他创造的“作文基础写作法”实在、简便、易行而又行之有效,适用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学生各年龄段,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北师大文学院还是中国语文教育学科研究的重要基地。在全国高等师范院校语文教育学科中拥有重要的影响力。早在上个世纪,以黎锦熙、高向夫、叶苍岑、张鸿苓等人为代表的北师大语文教育学家,就积极推动中国语文教育学科、语言教学法、文学教学法、“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材的建设与发展,受到国内教育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目前,文学院的语文教育学研究在全国居于领先水平。学院不仅积极参与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语文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并逐步形成了小学、中学、大学语文教育研究联成一体的研究视野,使语文教育的研究向着教育学、心理学、文艺学、文章学等学科纵横拓展。学院还先后完成了多项针对一线教师的课改培训工作,并先后到香港特区与境外进行语文教育的交流与语文教师的培训工作。
目前,文学院在本科生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也很注重发掘学生在语文教育学方面的研究兴趣与潜质。从2003年至2007年,文学院本科学士学位论文总数达760余篇,其中有关中学语文教学或语文教育学选题的论文达70余篇,占总数的10%。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北师大中文学科的本科人才培养一直都保持着师范特色的传统与优势。
“百年师大,中文当先”,作为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的重镇,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北师大中文学科不仅为中国的基础教育事业输送了大批优秀教师,而且致力于培养具有深厚人文素养、坚实的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知识、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能够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和社会多方面需要的高素质中文专业人才。他们活跃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文化教育、新闻出版、相关科研院所等各个部门,从事着中国语言文学、文化或与之相关的管理与研究工作。他们以自己突出的成绩与业绩,形成北师大文学院又一个高质量本科人才培养的亮点。
北师大中文学科坚持教学科研双向促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将科学研究优势及时转化为教学优势资源,立足中文学科基础特色,培养优秀的创新性人才,北师大中文学科成为师范大学中文学科人才培养的代表。
1.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促进高水平的人才培养
文艺学学科依据“文化诗学”的学科建设思路,在原先基础理论等四个研究方向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文艺美学与大众文化等四个研究方向,完成了一系列重大的科研成果。同时开始科研成果向教材资源的转换,大力推进教材改革与建设,形成了以《文学理论教程》为中心的文艺学教材的完整体系,《文学理论教程》等本科教材被列入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学科以此为基础,面向励耘实验班本科生开设“文学概论”等学科基础课程。学生普遍反映,在最新科研成果基础上形成的教学改革成果,将跨学科的宏观研究与微观的本文分析结合起来,在双向拓展中探索文学和文学理论问题,增强了“文学概论”课程的生命力,喜欢这门课的学生由以前的54.1%增加到74.6%。
汉语言文字学学科王宁教授创建的汉字构形学理论,首先面向博士生开设相关课程,后来经过6年的讨论、实践,形成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在此基础上,王宁教授将汉字构形学理论引入《汉字汉语基础》、《汉字学概要》等本科生教材,并撰写《汉字教学原理和各类教学方法的阶段适应性及评估》的研究报告,将以汉字构形学理论为基础的汉字学课程列入全国高校必修课程中。实践证明,北师大中文学科围绕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所进行的学科改革、教材改革、教学改革大大地促进了创新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2.注重开发学生的学术潜能与综合素质
北师大中文学科注重在科研实践中培养锻炼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学术创新能力、综合协调能力。例如,中国现代文学学科非常注重学生的科研能力,将课堂教学、课题研究与学生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就进行基本专业训练。他们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充分利用北京独有的现代文学和文化资源,组织学生参观与现代文学有关的场馆,参与话剧和影视剧观摩,增强中国现代文学课群的生动性、直观性,加深学生对现代文学课程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在指导本科生从事科研立项选题的时候,注重引导他们密切关注当代文化文学现象,培养问题意识,并以开阔的视野探讨研究学术问题。近年来获得优秀本科科研项目的选题,大多具有这个特点,如:刘云婷《新世纪北京人艺京味话剧的发展与创新》、张婷《话剧回归校园现象及其动因研究》、易莲媛《现代大学制度与文学研究——以京派文人学术活动为个案》、黄佳佳《京剧沉浮——传统文化在多元社会中的生存抉择》、郭凯《中国当代科幻文学创作在儿童文学中的特殊性》、林玮《对北京大学生最具亲和力的纸质媒介调查》、崔蕾《高校内一对一对外汉语教学现状调查》、金浪《短信文学化与当今公众心理调查》、钟静盈《中国数字付费电视发展及其在北京地区推广模式研究》等等。学院还多次邀请国内外的专家学者,给本科生开办学术讲座,正是由于整体浓厚的教学、科研氛围,学生的教学科研潜能得到充分发掘,据不完全统计,从2004年至今,本科生在校期间发表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为以后的进一步深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形成教学、科研齐头并进的人才培养传统,涌现出一批教学科研双领军的带头人
北师大中文学科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既注重教育教学、又注重科学研究,保持教学、科研齐头并进的优良传统,并因此涌现出一大批既执教于本科教学第一线又在科学研究方面卓有成就的双领军带头人。这种传统的形成与领军人物的出现,正是北京师范大学既注重师范教育特色发展,又注重科学研究工作的集中体现。例如:启功先生、钟敬文先生不仅是海内外声誉卓著的学问大家,又是学生心中文学院乃至北京师范大学道德品行的楷模与象征;郭预衡教授不仅是中国古代散文研究的大家,同时又积极开拓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材系列,在古代文学研究与教学两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童庆炳教授不仅是海内外著名的文艺理论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而且还是全国模范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主持编写了多部教育部规划教材,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理论人才;王宁教授不仅是海内外著名的汉语言文字学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而且还是北京市教学名师,主持编写了多部汉字学教材,主持国家级精品课程,还坚持给本科生授课,是蜚声国内外的优秀教师。其他如王一川教授、郭英德教授等,不仅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方面拥有雄厚的实力,在本科教学实践、教育教学改革、教材建设与发展等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所有这些都表明,注重教学、科研齐发展,不断培养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双领军人物是北师大中文学科人才培养的宝贵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