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

刘全志

发布时间: 2024-05-07



刘全志  教授

个人简介

刘全志,文学博士、哲学博士后,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先秦两汉文学、文献与文化思想研究,集中于出土文献与早期典籍的生成和阐释研究,出版专著《先秦诸子文献的形成》(中华书局,2016)、《早期中国知识观念与文献的生成·战国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文学评论》《哲学与文化》(A&HCI收录期刊)等刊物发表70余篇学术论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项、省部级项目3项、博士后科学基金2项。

联系方式

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邮政编码:100875

电子邮箱:liuqz@bnu.edu.cn

学术成果

1上博简《孔子诗论》留白简的成因、编联与文意脉络,中原文化研究,2025年第4期。

2、孟子对舜形象的塑造与为士人“立法”的价值追求,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4期。

3、战国时期的春秋史文本形态与历史书写,史学理论研究,2025年第3期。

4、“后羿射日”神话的生成及其文化赋义,民族文学研究,2025年第3期。

5、“黄帝战蚩尤”早期书写的衍生与文化建构,文学评论,2025年第2期。

6、出土文献视域下的《左传》成书时间新论,人文杂志,2024年第6期。

7、后羿形象的衍生与文化内涵的建构,广东社会科学,2024年第3期。

8、从“黄炎之后”到“炎黄之后”,学习与实践,2024年第4期。

9、“京师”的生成,天津大学学报,2024年第2期。

10、上博简《鲁邦大旱》的时代与主旨新证,湖北社会科学,2023年第3期。

11、出土文献视域下的《左传》成书过程,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

12、汉代“解祠”黄帝的仪式与“枭羹”习俗的形成,民俗研究,2022年第2期。

13、论《豳风鸱鸮》的阐释与主旨流变,文学评论,2021年第4期。

14、论先秦时期最高范畴的多样性与统一过程,哲学研究,2021年第3期。

15、清华简《系年》的成书与墨家学派性质,浙江学刊,2021年第2期。

16、论秦汉都城空间的演进与京都赋的形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20年第6期。

17、论先秦两汉时期“都城”及其相关名称的衍生和定型,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

18、屈原及其作品研究的文化视野,文艺研究,2019年第8期。

19、论孟子“好辩”的话语依据及来源,江西社会科学,2019年第3期。

20、《论语》子张“书诸绅”与箴诫传统,学术界,2018年第11期。

21、论“丹书”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功能与衍变,《哲学与文化》,2016年第9期。

22、先秦话语中黄帝身份的衍生及相关文献形成,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第11期。

23、论《庄子》的文本形态与话语资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

24、《论语》子张“书诸绅”的本义与文化依据,孔子研究,2014年第3期。

25、论清华简《系年》的性质,中原文物,2013年第6期。

26、孔子眼中的舜“无为而治”新论,中国哲学史,2013年第1期。

27、从舞容与颂诗的关系看《大武》在典礼中的运用,音乐探索,2012年第4期。

28、清华简《保训》“假中于河”新论,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

29、论孔门七十子的讲习活动,《孔子研究》,2012年第2期。

30、西周《大武》乐章新论,湖北大学学报,2012第1期。

31、孔子之子“伯鱼出妻”说考辨,孔学堂,2018年第4期。

32、论战国时期“易说”的文本形态,励耘学刊,2019年第1辑。

33、先秦诸子文献的形成,中华书局,2016年。

34、早期中国知识观念与文献的生成·战国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

35、论语诠解,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

36、镜花缘,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

科研项目

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出土文献与战国时期的春秋史书写研究(23BZW040),主持。

2、全国古籍整理项目:《诗识名解》的整理与校点,主持。

3、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先秦两汉话语中五帝形象的衍生与相关文献的形成研究(17BZW082),主持,已结项,优秀等级。

4、北京市社科基金:先秦两汉时期孔子文献的形成与衍生研究(19WXC013),主持,已结项。

5、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国学单列课题:战国时期六经文本的衍生与定型研究(17GZGX25),主持,已结项。

开设课程

《史记》选读、《史记》《汉书》选读、《诗经》精读、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古代散文、《汉书》导读、《战国策》导读、《楚辞》导读、诸子导读、原典阅读与研究、中国古代散文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史1、文科学术论文写作与规范等。

获奖情况

获得北京师范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市优秀毕业生、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北京师范大学励耘优秀青年教师奖(201912,独立)、北京市优秀本科生毕业论文(继续教育)优秀指导教师,主讲课程“《史记》选读”获得北京师范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202012,独立),“《诗经》精读”获得大成国学奖(202101,独立),“中国文化概论”“《诗经》精读”被认证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排名第三),“基于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文科理念的课程改革”获得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三)。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通信地址:北京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政编码:100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