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天地 » 学生会

海滩vs丛林——澳大利亚文学与文化认同

发布时间: 2016-03-25


  2016年3月15日晚7点,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会主办的金声玉振文化论坛之“海滩VS从林——澳大利亚文学与文化认同”讲座在主楼A700励耘报告厅举行。澳大利亚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回忆录作家、昆士兰大学和澳大利亚大学荣誉博士罗伯特·楚莅临现场,与大家分享了对澳大利亚文学的认识。



  讲座伊始,楚以法国画家路易·马勒的“那个时候的大西洋真是非同凡响,我们真想去看看”一句开始讲座,并以此类比,说明了自己对澳大利亚过去的怀念,以及喜忧参半的复杂情感。在澳洲人的固有观念中,谈及旧时的澳大利亚,即意味着华尔兹、优雅、美好的过去。



  楚认为,澳大利亚人感知历史,主要是通过“传说”,而这“传说”又可以分为关于“人”与关于“自然景观”两大类。“人的传说”可以理解为流言传播得久了就变为传说,人既是传说的创造者,又是传说的继承者;对于“自然景观”,楚认为可以将其分为两类:海滩与丛林。



  除早期欧洲的文化影响,澳大利亚思想文化主要是19世纪在不断战胜灾难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上述海滩与丛林,分别代表了城市与内陆乡村,这也是现今澳大利亚的两个文化焦点。楚认为,从文学历史地理角度看,城市往往被理解为肮脏、粗俗、后现代,乡村则代表着稳定与舒适。受到早期移民澳洲的欧洲人影响,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对城市的既定负面印象在澳洲得到了传承。正因如此,澳洲作家、画家往往倾向于描绘“丛林”,换言之,即内陆乡村。在楚看来,这是一种“不准确的嫁接文化传承”。

   谈及海滩,人们想到的是鲨鱼、乌合之众、无规则约束等负面概念,这同时也源于人们的集体无意识,凭借固有观念加重了澳洲本土人民对海滩的排斥恐惧之情。而楚却认为,海滩是美好的,海滩是他痴迷的地点,也是陪伴他一生成长的地点。在澳洲,不管是处于哪一个人生阶段:初陷爱巢、新婚燕尔、为人父母或是颐养天年,都是在距海滩20公里内的地域发生。海滩是陆地与海洋的完美结合,给人以感官刺激,使人浮想联翩。



  在讲座最后的提问阶段,观众踊跃发言,就是否需要将澳洲人民对于海滩的既定印象传达给中国国民、楚对于西方形式逻辑性思维与东方的意象性思维的看法与辨析、澳洲现存的其他文化现象提出疑问,楚一一耐心解答并最后给致力于文学的听众们以真挚祝愿。

  当晚8点30分,讲座圆满结束。



摄影: 楼志昂
撰稿:  张莉
文学院学生会新闻部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通信地址:北京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政编码:100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