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曹惠民教授来我院讲学
发布时间: 2018-09-18
2018年9月13日下午,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名誉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学馆特约研究员曹惠民教授,应我院中国现当代文学所邀请,到我院做了一场题为“台湾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文学院沈庆利教授主持,来自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和北京大学中文专业的研究生二十余人,聆听了讲座。
曹教授在讲座中重点分享了他的学术新著《台湾文学研究35年》中的主要观点,回顾了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台湾文学研究的基本发展脉络,并对该领域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将内地的台湾文学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从1979年至1991年,为起步阶段,这一时期在内地改革开放、台湾“解严”的时代背景下,早期内地就有研究陈映真、白先勇等知名台湾作家的学术论文,但对整个台湾文学的研究尚处在草创时期。第二,从1991年至2001年,为成熟阶段,特别是1991年刘登翰主编的《台湾文学史》(上)的正式出版,堪称内地的台湾文学研究领域趋于成熟的标志性事件。这一时期内地学术界对台湾文学的研究,不再仅仅停留在作家和作品的研究层面上,而是增强了学术意识和学科建设意识。第三,从2002年至今,为台湾文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化阶段。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台湾文学研究,内地一些高校如暨南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大学等,相继开设了有关台湾文学的课程,台湾文学研究、港澳文学研究和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正在逐渐由“边缘”走向“中心”,成为链接海内外的生机勃勃的文化学术场域。
此外,曹教授围绕“学科边界和命名”、台湾少数民族文学、台湾自然写作、两岸文学比较研究等内容展开了精彩的讲解。他认为,不同的学科本无高下优劣之分,只有追求自然和谐之美,用宽容和理解促进两岸交流,才是学术文化交流的坦途。曹教授还多次强调史料的重要性,给在座的青年学子很大启发。
讲座结束后,大家与曹教授就台湾文学研究的学术意识、台湾的自然写作等话题展开热烈的讨论与交流。
曹惠民教授是北师大中文系1964级学长,他长期耕耘于中国现代文学和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领域,先后发表学术论文两百余篇,著有《多元共生的现代中华文学》(1997,中国华侨出版社)、《他者的声音》(2005,江苏人民出版社)、《出走的夏娃 —— 一位大陆学人的台湾文学观》(2010,台湾秀威出版公司)等多种学术著作,在海内外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
曹教授的大学同班同学、北师大文学院退休教师杨聚臣教授也到场参加了本次讲座,在讲座后的交流中,他回忆了他与曹教授在母校一起度过的“青春岁月”。说到动情处,两位老先生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