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智利诗人巴勃罗·聂鲁达铜像揭幕仪式——在青铜目光的凝视下

发布时间: 2018-10-31


20181030日上午,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智利诗人巴勃罗·聂鲁达铜像揭幕仪式,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国际写作中心举行。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周作宇,中国驻智利大使馆文化参赞贺踊,中国驻智利大使馆一等秘书杨长青,巴拿马ASA基金会主席王薛彤,北师大文学院院长过常宝,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胡智锋,著名诗人欧阳江河,国际写作中心执行主任张清华,XYZ画廊创始人范学宜,青年职业艺术家张勇,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李胜兰,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副处长刘敏,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甄巍,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主任助理苗昂,北师大教育基金会杨海燕及数十位学生汇聚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共同见证这一充满诗意的历史时刻。

 

 

 

今后,在北师大京师学堂四层,电梯门一经打开,迎接人们的,除了名师先贤、驻校作家们从墙上相框中投来的目光,还会多出一束青铜铸造的、博大又深刻的目光,那是来自遥远的拉丁美洲大诗人聂鲁达的目光。上午10点,嘉宾们陆续赶来,在会议室中等待、交谈。此时,聂鲁达的铜像还在红色幕布的遮盖下,而所有来宾的话题已然热烈地围绕着他。

 

 

揭幕仪式由张清华教授主持。他首先介绍了诸位来宾,向各位来宾介绍了聂鲁达铜像赠与北京师范大学结缘的相关背景。他表示,聂鲁达是一位享有世界声誉、也广受中国读者欢迎的大诗人,几十年前,他曾与中国诗人艾青结下深厚的友谊。

 

 

周作宇副校长首先致辞,他从文学与文化的高度,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交流意义上,表达了聂鲁达铜像由智利进步铸造社捐赠给北京师范大学,对中国、对北师大的重要意义。铜像的到来并非易事,它的背后凝结着许多热心人的努力。它既是中智两国素来友好关系的表现,也预示着更加亲密互动的未来。周作宇副校长还提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金牌,就是用中国的“玉”与智利的“金”铸造而成的,此次聂鲁达铜像落地北师大,可以说是两国的再续“金玉良缘”。

 

 

贺踊参赞在致辞中谈到了两国人民日益密切的精神文化交往,也回顾了聂鲁达在新中国成立前后,不顾当时的国际形势,三次来到中国,并写下长诗《向中国致敬》的往事。聂鲁达曾与许多智利进步人士,共同促进了与新中国的来往。贺踊参赞由衷地感谢了智利“进步铸造社”与铸造社的罗先生,他讲到,罗先生是一位善良、朴实的普通智利人,他捐赠这座精美的雕像,仅仅出于对中国人民纯粹、友好的情谊,唯一的要求是“把它放在一个适合它的场所”。贺踊参赞说,“国际写作中心就是它绝好的归宿。”

 

 

北师大文学院过常宝院长在致辞时,提及他年轻时对聂鲁达诗歌的热爱,更期望聂鲁达的文学精神能够催发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和国际写作中心结出更多的文学硕果,诞生更多的文学人才。他笑着说,聂鲁达铜像最终来到这里,不仅要感谢贺踊夫妇等人,也要感谢“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的慷慨馈赠”。

 

 

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胡智锋院长在致辞中首先回应了过常宝院长,他幽默地提到了艺术与传媒学院与文学院的兄弟情谊,以及当初对铜像摆放位置的决定,“无论铜像是坐落在艺术楼,还是写作中心,我们都感到非常愉悦和荣幸,因为它都是落在了中国,落在了在北师大。我们要学习聂鲁达的博大胸怀。”胡智锋院长还回忆了他在智利演讲时的趣事,智利人民对于艺术的热爱给他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胡智锋院长激情洋溢的讲述让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最后,北师大特聘教授、著名诗人欧阳江河致辞。他将二十世纪的诗人分为两类,一类是走向知识与复杂观念的诗人,一类是大地般广阔的游吟诗人。他认为,聂鲁达是后者中最伟大的诗人,他直接超越了风格与历史,属于整个文明,并与自然、生命、阳光、花朵、风、永恒……息息相关。他说道,每次来到写作中心,都能看见北师大文学创作专业的学子在这里自习,那么从此以后,学生们的研习、阅读、讨论,将要经受几束目光的注视、祝福与提醒:不仅有莫言先生活生生的目光,有鲁迅先生照片里的目光,还有聂鲁达那由青铜浇筑的目光。今天,我们见证了这三束目光的交汇,将来,这些目光会永远感召我们,会融入到来者的生命之中,并成为北师大重要的风景。

 

 

 

随后,周作宇副校长向贺踊参赞夫妇、王薛彤主席赠送精美的纪念品。嘉宾们共同为巴勃罗·聂鲁达铜像揭开红幕,留下合影。

 

 

仪式的最后,当代文学博士生、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秘书贺嘉钰与当代文学留学生、来自阿根廷的Ema Indira Velazquez Burmester分别用中文、西班牙语朗诵了聂鲁达的诗篇。其中一首《中国大地之歌》,是聂鲁达访华期间与艾青交往后,两位诗人互赠的作品。聂鲁达是一位大地诗人,而中国也拥有广袤富饶的大地,他曾对中国的土地这样诉说:“我只是想用/自己的双手/抚摸你的绿色的胸膛/让你的黏土来塑造我/让你的风来创造我/我想成为/你的黏土和风的原始的儿子”。而艾青也在给聂鲁达的赠诗中深情写道:“我们来自许多国家/包括许多民族/有着不同的语言/但我们是最好的兄弟……我们的世界/好像很大/其实很小/明天,要是天晴/我想拿铜管的望远镜/向西方眺望/太平洋的那边/是我的家乡/我爱这个海峡/也爱我的家乡”——看来,从今以后,我们不再需要用望远镜去“眺望”聂鲁达了。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通信地址:北京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政编码:100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