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著名学者黄维樑来我院讲座
发布时间: 2017-09-22
应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所邀请,香港著名学者黄维樑教授于2017年9月15日下午,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5049会议室做了一次题为《今天的我们如何爱读<文心雕龙>》的学术讲座。黄维樑曾长期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中国文心雕龙学会顾问。 黄维樑教授先从建构中国文学理论体系这一角度,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经验,就《文心雕龙》的现代意义提出了自己的讲解。他指出,在近现代中西文化交流中我们长期处于不对等的地位,甚至出现“严重入超”的局面。从“五四时期”鲁迅等人的“别求新声于异邦”,到今天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在中国学界的流行,很多中华学者都成为了“后学”中人。黄教授认为应该以《文心雕龙》为基础构建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体系,实现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如何以《文心雕龙》为基石,将其转化为今天可用的文学理论方法,将其发展为具有恒久性、普遍性和实用性的文学理论体系,理应成为当今中国学界的一大历史使命。黄教授还详细示范并阐释了自己在分析中国古典诗词、中国现代散文小说、以及从莎士比亚戏剧到韩国流行剧《大长今》等文艺作品时,对《文心雕龙》之“六观”法及其理论的具体运用,充分证明了《文心雕龙》这部经典在当下的文学批评中仍然可以焕发活力。黄教授还以《文心雕龙》的《史传》篇和《论说》篇为例,从文学史和学术论文的撰写方面,指出了其现实应用性。 此外,黄教授还着重介绍了自己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著《爱读式<文心雕龙>精选读本》的“爱读式”排版方式。运用大量书影图片,黄教授详细地阐释了由其发明并在香港已注册专利的“爱读式”排版,是如何方便读者阅读古典诗文的,而这也是黄教授多年来致力于中华经典文本普及的一大心得。 文学院师生三十余人认真聆听了黄维樑教授的演讲,并就《文心雕龙》在当下的普及,《文心雕龙》在分析中外文本的适用性等问题,与黄教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北师大文学院教授、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秘书长姚爱斌教授结合自身的研究经验和当下大陆的“龙学”现状,充分肯定了黄维樑先生的研究思路,并且高度评价了黄先生在推动古典诗文传播方面所作的努力。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沈庆利教授从打破学科壁垒的角度,强调了跨学科、跨文化视野在黄先生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意义。他对黄维樑教授融汇古今中西的学术视野,对他既精于学术研究又善于文学创作,且兼顾文化出版的“多面”贡献表示感佩,同时期待黄先生以“龙眼”观中外文学作品的批评实践,能给祖国内地的《文心雕龙》研究者们以良好的启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勇先生,回顾了他与黄维樑教授多年来的友谊,从香港的特殊地理位置对黄维樑等香港学人的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着重点明了东西文明糅合对黄维樑等香港学者的积极影响。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马佩林先生和周劲含女士,也出席了黄维樑教授当天的演讲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