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高等语文”教学课题组成员参加“高等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
发布时间: 2006-11-06
为了深化大学语文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不断提高大学生语文水平和人文素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06年11月4日、 5日在湖南常德召开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本次会议主要研讨大学语文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大学语文教学内容及培养目标、大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文学院“高等语文”教学课题组成员易敏、康震参加了此次会议。
本次研讨会与会代表分为两组,第一组由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主持,组员包括暨南大学党委书记蒋述桌、南京大学校长助理周宪等,康震老师参加了第一组的讨论;第二组由南开大学常务副校长、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陈洪主持,组员包括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丁帆、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贺阳等,易敏老师参加了第二组的讨论。
目前,高等语文课尽管在很多大学里仍然被定位为基础性公共课,但由于定位模糊,长期处于边缘位置。会上,来自全国20所高校的专家学者一致呼吁,希望高校能给大学语文更多的发展空间。北京大学 温儒敏 教授指出,在中学时,很多同学学习语文的目的就是为了高考,那么上了大学之后还要学语文,就很难让他们觉得有兴趣;另外,即使开了高等语文课,大学生用于学英语的时间是中文的六倍以上,大学生包括研究生汉语水平普遍下降。南京大学丁帆教授认为,要突破过去的工具论观点,大学中文系的学生要在中学的基础上提高语文能力,着力于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人文精神教育、民族精神教育、陶冶情操塑造人文的教育,还要把它看成终身的教育。
会上,易敏、康震老师对北师大文学院开设高等语文课程的情况做了介绍。特别介绍了在著名学者王宁教授的带领下,文学院高等语文教学课题组近三年来讲授高等语文所取的的显著成绩、效果。他们认为,通过讲授高等语文课程,更进一步认识到高等语文课应该开设。高等语文课不是高校逐渐放弃的鸡肋课程,不是高校的边缘科目,相反,高等语文应当成为高校人文素质培育的基础课、重点课,应当给予充分的重视。第二,高等语文的定位一定要明确。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无论是上过高等语文课的励耘实验班,还是没有上过高等语文课的理科系,都认为高等语文课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和人文素养。这一方面说明大学生对于高等语文在培养学生审美趣味、人文素养方面寄予厚望,另一方面也说明大学生对于自身的人文素养现状的不满以及想要提升自我修养的迫切性。第三,高等语文不仅要开,而且要开好。如果确立开设高等语文课程,就要对高等语文给予足够的重视。高校应该把高等语文作为培养学生的基础课,在课程性质上建议有条件的学校设为公共必修课。
易敏、康震老师的发言得到了与会者的热切响应与充分肯定,北京大学温儒敏教授等专家鼓励文学院高等语文教学课题组继续努力,精心设计,努力将这门《高等语文》课程建设成为国家级的精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