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子诚教授讲座“《当代文学中的世界文学》的几个问题”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 2022-09-30
2022年9月16日下午,由北京大学教授、著名文学史家洪子诚先生带来的讲座“《当代文学中的世界文学》的几个问题”在北京师范大学主楼C区5049会议室举行。讲座为线上线下同步举行,共计1400余人观看了讲座直播,在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次活动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是北师大文学院文学类专业博士生文学与文献前沿研讨课的课程之一,也是北师大文学院为庆祝北京师范大学120周年校庆举办的系列活动之一。讲座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张莉教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大学文学院刘勇教授、刘洪涛教授、李浴洋老师共同参加了本次讲座活动,并作为与谈人与洪子诚教授就讲座内容展开了对谈。 会议伊始,首先由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勇代表北师大文学院致辞。刘勇教授对洪子诚教授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深深的敬意,他介绍了洪子诚教授的学术成就和其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做出的重要贡献。他强调,洪子诚教授来到北师大讲座这件事情本身就具有重大意义,是一个重要的文学事件。这个文学事件将在学术史以及北师大文学院发展史上留下印记。 洪子诚教授在讲座中谈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写作《当代文学中的世界文学》一书的原因和动机。洪子诚教授首先回顾了自己青年时期的外国文学阅读史,谈到了以往阅读契诃夫、加缪、帕斯捷尔纳克等作家作品的感受。他提到,这本书的写作更多是从兴趣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学科的角度出发,但是在研究的过程中,有了一些关于学科的思考。他指出,在现有的几部比较重要的中国当代文学史中,都没有提到外国文学的出版、译介,这种缺失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实际发展过程是不相符的。事实上,正是学界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启发了他的思考。在此基础上,洪子诚教授对目前文学研究的学科建制提出了他的忧虑。他认为,如今学科的划分越来越细,区隔也就越来越大,这就会导致许多跨学科的问题因为难以被归类到某一学科内部而被搁置讨论。 洪子诚教授谈到的第二个问题,是《当代文学中的世界文学》这本书的方法和角度。他指出,该书采用的并非是严格意义上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也就是说,其着重点并非是两种文学之间的二元结构的比较问题,而是要强调和突出当代文学是如何作为主体,使用外国文学的资源,并且在世界文学的格局中建构自己的问题。这是一项从社会主义文化反思角度来切入问题中心的研究。事实上,本书的相关讨论也是在文化内部进行的。书名《当代文学中的世界文学》中,“中的”是一个方位词,这就意味着所要讨论的“世界文学”不是原本的“世界文学”,而是当代文学中的世界文学。从这个视野出发,我们反过来关注和思考什么是“当代文学”。 同时,洪子诚教授指出,我们应在方法论上认识到当代文学与现代文学之间的差异与区别。相较于现代文学研究来说,我们不能忽视当代文学受到的国家设计层面的参与,不能不关切到我们对待外国文学的态度与偏好等等。 讲座结束后,刘勇教授、刘洪涛教授、李浴洋老师分别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刘勇教授表示,听完洪子诚教授的讲座,他深刻地感受到,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之间,从内容到方法都是根本不同的。认清这一点,对于我们整个学科的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 刘洪涛教授指出,《当代文学中的世界文学》这本书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以往的中外文学关系研究,常常是把中国文学看作被动的、屈从性的接受域外影响的受体。而在这本书中,洪子诚教授是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从当代文学的内部,讨论中国文学如何内化世界文学的问题,强调了中国当代文学的主体性。 李浴洋老师在发言中回顾了洪子诚教授的诸多学术代表作,并讨论了今天我们应当如何面对洪子诚教授的思想启示。他指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界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太过纠结于对象的评价问题。但洪子诚教授并非如此,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其治学态度,那就是超越评价,直面丰富而复杂的历史经验。同时他还提到,洪子诚教授的研究不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有一种生命史与精神史的意义。 张莉教授总结说,洪子诚教授作为重要的文学史家,其在演讲过程中对于史料如数家珍、信手拈来的风范令她景仰。她认为,洪子诚教授对于当代文学如何嵌入世界文学,以及世界文学如何被当代文学生产的相关论述深具启发性。洪子诚教授和他的讲座是站在学科的前沿,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新的视点、新的方法。 讲座的最后,洪子诚教授热情且耐心地回答了在场师生所提出的问题,为同学们答疑解惑。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了帷幕。正如刘勇教授所言,洪子诚教授来到北师大举办讲座,是一次重要的文学事件。相信线下线上所有聆听了本次讲座的师生,都从本次讲座中获得了很大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