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中华书局副总编辑俞国林编审来我院讲学《苏东坡的宝镜与李邦直的自嘲》

发布时间: 2024-11-04



20241030日下午,中华书局副总编辑编审俞国林在文学院5049会议室带来讲座“苏东坡的宝镜与李邦直的自嘲”。本次活动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颜子楠主持。




本次讲座的内容部分源于俞国林老师对萧跃华先生《<苏东坡全集>编校商榷》一文的回应。俞老师分别“苏东坡的宝镜”与“李邦直的自嘲”发微编辑的视角探寻文献的源头,讨论文本的流变与改动问题




首先,针对苏轼所藏宝镜的镜上铭文,俞国林老师主要解释镜上铭文的异文问题俞老师分别列举了多种出土材料和传世文献进行比对,指出明杨慎《丹铅总录》引文、汉广陵国神兽博局镜材料,均记为“丹阳”及“之”。苏轼之才,不应不知“丹阳”,则其所藏铜镜或文字受损,从而导致释读错误

此外,对于铭文“清如明”中“如”是否为“而”之通假,俞老师亦举多则材料说明两汉时期确实存在“如”“而”的通假现象

俞老师又介绍《东坡志林》的版本引出了《东坡志林·李邦直言周瑜》的断句问题《李邦直言周瑜》与《勃逊之》两条之间存在句读错误。俞老师对比明万历商濬编刻《稗海》初刻初印本明万历二十三年赵开美校刊本国家图书馆藏明嘉靖四十年前钞本等多个版本,考察其中“挖改”或“涂改”的痕迹,最后断定今日流传的“未知孰贤”下“与否”二字,实为后一条“与朱”之讹。这一考据路径解释了李邦直言周瑜与朱勃逊之这两条文献的流传问题。基于此,俞老师指出古代典籍的文本形成是复杂的,文本具有流动性,是层累叠加

俞老师根据史料考察了李邦直的生平推测“李邦直的自嘲”或许出自胡铨上张丞相书》内文字,而被误冠为李邦直语而俞老师也提醒大家,虽然基于文本语境此推测可能成立,但由于“孤证不立”,仅作参考。









提问环节,颜子楠老师赞扬了俞老师严谨的考证及“发散性的思维”,并率先提出问题:“明人对宋代文献的改动是否严重?”俞老师指出,虽然有言“名人刻书而书亡”,明人刻书总体还是有巨大的贡献。魏洪洲老师则向俞老师请教了明代版刻问题。另有同学很好奇老师如何使用“发散的思维”综合文史材料进行探究。老师鼓励同学们善用数据库,多多积累。




最后,杜桂萍老师总结道,俞老师以清晰的条理,用简单的主题涵盖了丰富复杂的内容,这种“以小见大”的方法论值得学习。本次讲座让到场师生收获颇丰,现场的同学们积极提问,反响热烈,期待京师中文大讲堂、木古典论坛为我们带来更多精彩活动。

撰稿:张语诺摄影:汤艺蕾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通信地址:北京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政编码:100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