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东海大学朱歧祥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张桂光教授来我院讲学 ——章黄学术系列讲座“古文字研究专题”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 2023-04-11
2023年4月7日、4月9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主办的章黄学术系列讲座在中心1116室和文学院C5049会议室举行,为相关专业师生带来了两场古文字研究的专题讲座。 4月7日的讲座由台湾东海大学朱歧祥教授主讲,题目为“多难兴邦的甲骨文”,文学院齐元涛教授主持,古代汉语研究所、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教师与硕博士生参加了讲座并向朱教授请益。 图1 朱歧祥教授讲座开场 朱教授的讲座从甲骨发现的特点娓娓道来,首先点明了当时独特的历史背景——“变”。在清末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甲骨材料的集中发现与研究,亦带来了科学发掘、对比研究、断代分期等重大变革,为传统文字学向科学进步提供了改变的契机。在此基础上,朱教授简要介绍了殷墟、周原甲骨出土的状况,并问到:“面对前人的整理、研究成果,我们的超越之道何在?”由此指出了科学发掘、立体比较等方法、观念进步对甲骨研究的重要意义。 图2 朱歧祥教授介绍甲骨出土情况 接下来,朱教授展开了围绕“甲骨四堂”的甲骨学研究法回顾。甲骨四堂的研究是整个甲骨学的基础,他们在甲骨学史上有着开创性的贡献:从通读卜辞到“二重证据法”,再到五期断代和,使用甲骨研究古史与文化。贯穿“甲骨四堂”与甲骨学史的精神,总结起来亦是“创变”,它是在近现代各方面的困难交加之下生长出的,并最终奠定了一条不断兴起、发达的学术道路。朱教授进而强调,今天的古文字与汉字研究,更要注意既有方法的综合应用与立体参证,并在六书分析的生命力、字体代变的复杂性和形音义综合研究等方面举例展开,最终归结到汉字研究与中华精神文明的揭示之上,向参会师生展示了具体研究的宏观追求。 图3 朱歧祥教授回顾“甲骨四堂” 4月9日的讲座由华南师范大学张桂光教授主讲,题目为“古文字考释中的辨异与求同”,文学院王立军教授主持,台湾东海大学朱歧祥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党怀兴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珠海)陈曦教授作为嘉宾与谈,古代汉语、书法创作等相关专业师生参加了讲座并向张教授请益。 图4 张桂光教授讲座现场 讲座在张教授对古文字研究界“东北军”“川军”“粤军”的风趣介绍中拉开帷幕,对于学术派别的介绍引出了治学特点的总结:容庚、商承祚二先生及后学的古文字研究强调对字形的识记、理解与辨别,因而特别重视字形的摹写,既精于学术研究、又产生了一批书家,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岭南学风。张教授于是总结自己治学心得主要在于考释方法、理论的总结以及使用古文字材料解决其他问题方面,并以甲骨文中“人”“卩”构件不能通用、金文“启”从“又”从“攵”从“戈”文例不同、简帛“史”“弁”“笥”“笲”有别等例子阐释辨异方法,以记录“逐”一词诸字的认同、“后母戊”当读为“母后戊”等例说明求同方法。 图5 与谈嘉宾就讲座主题进行交流 在张教授讲座之后,三位与谈嘉宾围绕主题和丰富的讲座内容进行讨论交流。朱歧祥教授肯定了张教授对辨异、求同两大方法的总结,同时建议在考辨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将字与词的层次区分开来,推进古文字研究基础上汉语研究。党怀兴教授结合张教授的考释范例,回顾了其中运用传统语言文字学资源的关键环节,指出以《说文》为代表的传统著作在当今的古文字研究中仍有不可忽视的价值。陈曦教授则结合对外汉语教学人才培养的经验,与张教授交流了在对外汉语教师培养中如何更好地融入古文字、书法等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相关问题。 图6 张桂光教授回应交流 在与嘉宾交流之后,现场师生在提问环节踊跃发言,从辨异求同方法与比较互证的关系、汉字学与书法教育、古文字研究对书法创作的意义等方面向张教授请益。张教授结合讲座中举出的实例与自身研究、创作,对大家的问题作了深入细致的解答,讲座在意犹未尽的讨论氛围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