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李浩教授讲座“摩石•研石•护石——新见唐代石刻文献研究的成绩、瓶颈与未来展望”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 2023-03-20


2023年3月16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主楼C区5049报告厅,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西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李浩带来讲座“摩石研石护石——新见唐代石刻文献研究的成绩、瓶颈与未来展望”。本次活动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文学院教授康震主持讲座,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杜桂萍、副教授谢琰作为与谈人与李浩教授就讲座内容展开了对谈。

会议伊始,康震教授详细介绍了李浩教授的学术成就其对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尤其是唐代文学研究的重要贡献,对李浩教授来到北师大举办讲座表示了热烈欢迎与诚挚敬意。

李浩教授叙述了自己近年来专注于唐代石刻文献研究的缘由,介绍已刊和待刊的诸多研究成果,并分享了研究心得。当谈及自己逐渐成为一位“好石之徒”原因时,李浩教授提到了双重学术传统的影响,一是学界鼓励以新史料文献“预流”学术的大传统,二是西北大学文史研究陈直学派的小传统。之后,李浩教授通过展示大量学界已有的石刻文献研究成果,明确指出传统金石学正历经剧变,需要全面继承,更需要锐意创新。



同时,李浩教授也深度反思了出土文献研究目前的瓶颈与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的开拓与展望。一是出土新材料的“井喷”式出现也意味着资源即将衰竭,因此文学研究者更应抢抓机遇,以自己的学术优势跻身新文献的整理研究;二是文学研究者需要跳出原子化生存和工蜂化生产,横向打通其他学科的学术圈;三是目前出土文献材料的管理较为封闭,应倡导考古发掘的科学生态伦理,努力建设出土文献研究成果的开放共享;四是文史学人要力争从新文献材料流水线的下游走到上游,尽可能参与了解文献出土的全过程;五是大多文学研究者常局限在书房和文本中,文史学人积极参与田野勘测和现地考察,尽可能提取包含文字在内的丰富全息信息。



发言结束后,李浩教授耐心细致地回答了在场学生提出的问题。谢琰副教授和杜桂萍教授分别发表了各自的见解。谢琰副教授细致分享了自己研读李浩教授诸多学术成果后的心得每一方墓志本身就是一个小的生态圈,李浩教授通过结合多种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对石刻材料进行解码式研究,可补充还原研究对象背后的复杂社会关系,为出土文献的考据研究找到合适的文学出口。



杜桂萍教授通过介绍李浩教授的新作《摩石录》,指出文学、史学与金石学的交叉研究是当今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认为李浩教授的研究成果充分体现出其学者气质与作家心性的有机结合,展现出浓厚的文学使命感。



最后,康震教授总结说,李浩教授极具学者敏锐度,总是能及时抓住学术前沿问题,做“考”与“论”双管齐下的研究。另外指出,文史研究者既要充分熟悉已有传世文献,也要敢于使用新出土的研究材料,做到从“考”入手,由“论”而出



讲座在热烈掌声中落下帷幕,全体人员合影留念。本次讲座让到场师生收获颇丰更加期待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推出更多精彩的学术活动。



(文案:钟文轩)

(摄影:汤艺蕾)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通信地址:北京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政编码:100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