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文心讲座“从阿比·瓦尔堡到迪迪-于贝尔曼的图像学”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 2025-11-17



2025年11月11日,应文艺学中心吕黎副教授的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吴琼、著名策展人与艺术评论家董冰峰做客北京师范大学“文心讲座”(第79期),为师生带来一场题为“从阿比·瓦尔堡到迪迪-于贝尔曼的图像学”的学术对谈。数十位来自校内外的听众参加了这场活动。 

image.png

吴琼教授的发言围绕瓦尔堡与乔治·迪迪-于贝尔曼的艺术史思想展开。他首先阐释了瓦尔堡图像学的核心句式,通过五条思想线索——“从东方到西方”“从古代到文艺复兴”“从南方到北方”“从文艺复兴到早期现代”“从早期现代到现代性危机”——勾勒出瓦尔堡思想的基本架构。这些句式不仅是地理或时间线索,更是瓦尔堡理解文化流动、形式变形与精神危机的路径。他强调,图像在德语传统中是具有行动属性的动词,瓦尔堡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史家,而是将图像视为生命能量的载体,其图集是应对现代性危机的“行动”。吴琼接着介绍了瓦尔堡思想在西方学界的接受过程,强调了于贝尔曼的独特贡献。在他看来,于贝尔曼以独特进路继承并重构了瓦尔堡理论,对传统艺术史话语展开了批判。于贝尔曼一方面聚焦图像中的“症候与撕裂”,重置了图像批评中的症候学路径,另一方面关注“时间与图像”的关系,提出“直面时间”,着重分析图像中的“间隙与错时”。吴琼最后指出,需要警惕英语世界的“词典式研究”,同时强调艺术史与文化研究应当摆脱对既有框架与话题的依赖,将瓦尔堡思想看作一个开放的研究起点。

image.png   

董冰峰老师的发言围绕乔治·迪迪-于贝尔曼的思想、策展实践及其在中国的策展维度的接受展开。他首先介绍了OCAT当代艺术中心自2013年筹划、2015年正式开馆后,如何以其独特的图集方法,打破传统艺术史的线性叙事,将历史资料、当代艺术与紧迫的社会现实议题并置,从而将图像研究转化为一种直面现实的思想和行动。接着,董老师重点分析了于贝尔曼的策展案例,如《阿特拉斯:如何肩负世界》和《大众起义》,以此阐明一种将艺术史研究、图像分析与现实关切紧密结合的新型策展范式。他指出,这种策展成为一种“视觉写作”,它通过蒙太奇式的图像编排,激活历史与当下的对话,直面社会公共议题。他特别分享了于贝尔曼在巴黎策划《大众起义》时,展厅内的历史图像与法国的街头政治运动现场形成强烈互文的经历。 

image.png  

在对谈环节,董冰峰老师指出瓦尔堡在美术史学科中被长期忽视的现状,并向吴老师提问,询问其在编译瓦尔堡文集时是否考虑了国内的学科问题。吴老师认为,自己的工作是出于个人学术趣味,其编译文选的标准是选取能体现瓦尔堡复杂思想的文本。他进一步阐述了瓦尔堡思想的核心,即通过不断拆分和重组素材来揭示“间隙”中的意义。对谈后,两位老师还悉心回答了现场听众的提问,讲座在热烈讨论中圆满结束。 

image.png 

(撰稿人 张姝玥)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通信地址:北京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政编码:100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