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复旦大学龚宗杰副研究员来我院讲座《丹黄为里:中国文字圈识与“集部之学”》

发布时间: 2024-12-03



20241129日下午,复旦大学古籍所副研究员龚宗杰在文学院5049会议室带来讲座“丹黄为:中国文字圈识与‘集部之学’”。本次活动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颜子楠主持。



中国传统读书和教学法十分看重句读圈识当前学界重视古籍“文本化”的同时,对实物(影像)书籍稍有忽视,较少关注书籍字里行间的圈点勾画

龚老师借用“丹黄”一词,将钱基博“中国文字圈识”则例作为理解其“集部之学”内涵的切入点。

首先,龚老师介绍了明代的圈点法及其应用我国古代的圈点随南宋集部总集类文献的出现而发展起来,主要承担着指示篇、章、字、句之文法的功能,亦与宋元以来文学教育和文章阅读相结合。明清集部书籍中,真德秀、虞集、唐顺之、茅坤钱榖等人的批点法较为通行。龚老师详细展示了各家批点法及其特色,并以茅坤、钱榖圈点的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为例讲解圈点如何作用于厘清文章内容及结构。

由于集部书籍篇幅往往较长,因此相较经部书籍,批点者对集部书籍的分段更为重视。清代段读文法较有代表性,如唐彪《读书作文谱》“书文标记圈点评注法”就着重区分了界限、段落和大小节次。

基于对批点法的说明,龚老师继而重点介绍钱基博的国文研究与“集部之学”的观点读书方面钱基博认为经史子集四类均有不同“看法”他特别点明看集部之应在分类、分代分人之外,注意圈点。对圈点的重视展现了钱基博文学研究中注重文法和文学性的倾向。文字观方面,钱基博强调“中国文章所重不在形式而在精神。字之精神寄于句,句之精神寄于篇章。集部之学,正是究文章之体、明文章之法、通文章之变、知文章之学

综上,龚老师指出,将对中国文学和文的理解同中国文字圈点进行串联,我们或许可以从更文学的角度去理解集部之学的深刻内涵。集部之学是“文”之学,不仅仅是关涉集部文献的学问,更触及今日之所谓“文学史”“文学批评”等命题是可基于传统“文——集”之关系,在文章学及文学的框架下被广义理解的。



颜老师对四色套印的印刷成本提出疑问龚老师认为出版商一方面出于商业盈利目的,另一方面也出于文化责任制作精品书籍。另有多位同学提问:本中是否也会有圈点?仅存在于集部之中?书商是否对于批点有影响和推动作用?官方是否规范批点法?对书商来说,句读圈点如何计算成本圈点的研究空间在哪?讲座中的圈点法和“集部之学”是如何串联起来的?龚老师一一进行详细解答。

颜子楠老师总结讲座,并与龚老师一为提问同学赠书。本次讲座到场师生收获颇丰,同学们积极提问,反响热烈,期待京师中文大讲堂、木古典论坛为我们带来更多精彩活动。

撰稿:张语诺摄影:吴沂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通信地址:北京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政编码:100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