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著名华裔作家周励与我院师生分享人生奋斗经验

发布时间: 2023-05-22


2023517日晚19时,著名美籍华裔作家周励女士应邀来我院,与我院部分师生交流座谈。周励女士是知名海外华文作家。复旦大学华商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上海大学文学院客座教授,1992年发表自传体小说《曼哈顿的中国女人》,这部小说获得《十月》文学奖,评选为九十年代最具影响力的文学作品之一2006年出版《曼哈顿情商》2020年出版曼哈顿三部曲之三——《亲吻世界曼哈顿手记》,获得陈思和等几十位专家学者的好评。




周励以自己的三个短视频为引,叙述了《曼哈顿的中国女人》和《亲吻世界——曼哈顿手记》的创作历程,以及自己精彩的人生经历。周励讲到,自己虽然出身上海干部家庭,但由于兄弟姐妹较多,从小便养成了独立自强的性格。上世纪六十年代,她从上海到北大荒当知青;回到上海后,被分配到上海市外贸局当医生。上海工作期间,因为生活比较轻松,周励开始了文学创作,她的散文、诗歌和报告文学陆续在报刊上发表。这样安逸的生活或许会令别人艳羡不已,但并非周励心中所求,她更想“看世界行走天下”,于是她做出了一个改变自己命运的决定——申请美国大学的研究生。19855月底,周励收到了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研究生院的录取通知书,顺利地成为一名比较文学专业的自费研究生。她下决心出国不拿家里的一分钱,卖掉钢琴,四处向朋友借钱,“给弟弟妹妹做一个榜样”。

19858月,带着40美元,34岁的周励只身前往纽约。她回忆起当时的心情,“就和从上海到北大荒的时候一样”,不知道前路是什么,只知道“别人能吃的苦,我也能吃,别人能干的,我也能干”。面对身边人的种种质疑,她不为所动,始终坚信女性要有自己的自信心和梦想。周励到中国城的职业介绍所,找到了一份佛罗里达大庄园的保姆工作,繁重劳累的家务工作没有消磨掉她的冲劲和精力,一有时间,周励总会偷偷地读书。开学后,她从比较文学转到MBA专业,由于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她被托付去销售坯布。虽然此时周励对纺织业几乎一无所知,但是凭着学习到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一股无所畏惧的精神,她最终做成了这笔生意,并赚了6000美元。有了这笔本金,周励决定自己创业,从事纺织品进出口贸易,从此慢慢成长起来,也获得了许多著名品牌的合作机会。谈及自己在商业上的成功,周励坚信,这既离不开中国改革开放提供的机遇,也是个人努力奋斗的结果。

成名之后的周励坚持继续写作,在纽约疫情暴发的日子里,鼓舞她的依然是文学的力量。周励开始用电脑——更是用双脚和心灵——开始了对二战跳岛战役探险录的书写。她曾乘坐私人小飞机和直升飞机,去那些人迹罕见的太平洋战役遗址:从帕南部的贝里岛出发,先后前往塞班岛、天宁岛、关岛、冲绳岛、菲律宾莱特岛、战争岛、巴丹死亡行军始发地、泰缅死亡铁路和桂河大桥,飞过硫磺岛战役上空,最后来到盟军逼迫日本投降的原子弹原爆地广岛,进行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私人二战田野调查。在《亲吻世界——曼哈顿手记》中,周励讨论了战争原貌中的人性与狼性。她强调,《曼哈顿的中国女人》和《亲吻世界——曼哈顿手记》的共同特点是为心灵而写作,为人类的苦难和正义而写作,绝不为金钱和名利写作。从北大荒知青、自费留学生到纽约商场的创业女性,再到成为作家、历史学者,以及四赴南极、三赴北极、攀登马洪峰、三次与珠峰亲密接触的探险学者,周励实现了《曼哈顿的中国女人》到《亲吻世界——曼哈顿手记》的跨越,而这个过程,正充分彰显了文学的力量。

周励的生平分享非常生动、深刻,引起了在场老师、同学们的强烈共鸣和热烈讨论。沈庆利教授对周励分享中展现的强大精神力量进行了精炼概括:拒绝安逸的生活,创造奇迹;大胆尝试,富有冒险精神;敢于吃苦;在实践中学习,善于把握机遇;具备反常规思维;成功是时代与个人奋斗共同作用的结果;个体要努力在改变自身命运的同时为社会做贡献。周励老师既面向广大的世界,又心怀强大的个人意志,她身上所体现出的生命活力、困境中的顽强意志和勇于挑战自我的品格令人无比感动与钦佩,在场同学也应该以周励老师为榜样,不断奋斗、突破自我,为沟通中国与世界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与谈人姜肖老师、刘一昕老师也对周励老师的作品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姜肖老师以历史记忆、文化符号、女性传奇三个关键词为切入点解读《曼哈顿的中国女人》,指出该书呈现出一种现代人的言说、流动和敞开;刘一昕老师从个体生命经验出发讲述自己的阅读体验,阐释《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中积淀的审美意识、从《曼哈顿的中国女人》到《亲吻世界》中作者个体位置与生命视野的拓展。在场同学积极提问,周励老师耐心细致地解答,从女性身份与情感记忆、未来的写作计划等方面与师生进一步交流。

本次讲座由国际文化交流学术联盟文学专委会、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沈庆利主持,文学院讲师姜肖、刘一昕作为与谈人与周励老师展开对谈。周士宏教授等文学院二十余位师生参加了座谈。

(宋鑫雨 傅馨瑶)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通信地址:北京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政编码:100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