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讯|内蒙古大学赴北师大调研“数字化非遗”微专业建设
发布时间: 2025-05-22
2025年5月20日,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康宝军率调研组赴北京师范大学,就“数字化非遗”微专业建设与北师大文学院民间文学研究所、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发展中心展开专题研讨。调研组成员包括汉语言文学系主任付建荣教授、冯文开教授及副主任左少峰讲师。北师大非遗中心主任杨利慧教授、秘书长康丽教授、研究员彭牧教授及唐璐璐副教授参与座谈。 座谈会上,杨利慧教授系统介绍了北师大非遗学科的发展历程与特色优势,重点分享了其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地方文旅融合及国际化合作中的实践经验。她强调,“数字化非遗”微专业应以“活态传承”为根本,数字化技术作为工具而非目的,建议内蒙古大学立足学科基础与地域文化特色,构建“理论+实践+政策”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强化田野调查、数字化建档等实操能力培养。 康丽教授结合北师大非遗课程设计经验,提出微专业需兼顾学术深度与实践价值,建议开设非遗保护理念与政策解读课程,并融入内蒙古自治区史诗等特色非遗项目;彭牧教授则从社会需求出发,建议与地方文化部门共建实习基地,通过建档、策展等实操训练推动实习与就业衔接,为地方输送专业人才;唐璐璐副教授分享了本硕课程衔接经验,强调非遗课程需与民间文学、民俗学专业核心课程深度融合。 内蒙古大学调研组表示,此次调研收获颇丰,将充分借鉴北师大经验,结合内蒙古自治区丰富的非遗资源,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微专业建设模式,推动非遗活态传承与人才培养协同发展。双方一致认为,高校非遗教育需强化跨学科协作,促进学术研究与地方实践深度融合,为非遗保护与传承注入新动能。 (民间文学研究所供稿)